





新疆龜茲研究院保存有豐富的吐火羅語材料,是目前國內zui為集中的收藏單位。這些材料由兩部分構成: 部分是出土的木簡和文書殘片,
這部分文字除了用來書寫吐火羅語與梵語的婆羅謎文字之外,還有少數書寫梵語與印度俗語的佉盧文字殘簡;另 部分就是洞窟現存的題記,
主要是壁畫榜題以及由石窟居住者、參觀訪問者在墻壁上留下的墨書或刻寫漫題。壁畫榜題主要是吐火羅B語(即龜茲語)與梵語之婆羅謎文題記,
漫題則泛見各種語言文字。
本書由新疆龜茲研究院與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合作,對古代龜茲國范圍內現存所有吐火羅語資料,
尤其對之前較少被關注的石窟題記予以系統梳理,進行詳細釋讀及研究,是 部具有國際學術水平的新疆現存吐火羅語文獻研究的學術專著,
包含文物圖版、出土訊息、字樣摹寫、內容轉寫、翻譯注釋、綜合研究、詞匯索引及文物編號索引等。本書的出版,
不僅將呈現中國學界在吐火羅語文獻研究上的zui新成果,更充分反映了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多民族聚居、
多文化交流的文明交匯之地。


趙莉,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龜茲佛教壁畫研究。著有《西域美術全集》(龜茲卷,克孜爾石窟壁畫)、《龜茲石窟百問》等。
榮新江,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主要從事中外關系史、絲綢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亞史、
敦煌吐魯番學等研究。著有《歸義軍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敦煌學十八講》《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中國中古史研究十論》
《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敦煌の民族と東西交流》《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等。
慶昭蓉,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員(現兼職研究員),法國高等研究院吐火羅語文獻研究博士,
著有《吐火羅語世俗文獻與古代龜茲歷史》。
荻原裕敏,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講師,法國高等研究院吐火羅語文獻研究博士,主要從事吐火羅語宗教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