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麥家親選書單,賈平凹、阿來、蘇童、馬家輝為文學顧問。解讀世界大師的作品和寫作風格,帶你鑒賞文學、感悟經典、開啟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
◎ 44部文學名著,1萬字精華解讀,1小時經典入門。
甄選《局外人》《小婦人》《麥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等44部*影響力文學名著;
由100位專業讀書人拆書、解書,化繁為簡,提綱挈領,把一本厚厚的書濃縮為1萬字的精華解讀,“把書讀薄”;
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清故事脈絡、剖析人物性格、梳理干貨亮點,只需1小時,“把書讀透”。
◎ 經典入門讀物,培養閱讀興趣,輕松看懂世界名著。
不枯燥、不冗長、不厚重。原本一部幾百頁、要花數天時間閱讀的書,通過專業讀書人的解析,把每本書變成1萬字左右的精品書稿,以深入淺出的形式,讓你輕松讀懂世界名著,養成讀書好習慣。
◎ 讀書就是回家,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閱讀一本書,就是閱讀一個人成長的故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長又是辛苦、孤獨的,它需要陪伴。在這本書里,麥家和100位專業讀書人陪你走過一段成長的旅途,你的孤獨、你的迷惘、你的堅持、你的勇敢、你所有的期待和失去,都能找到共鳴和歸宿。
◎ 忙碌者的文學品讀課。
不是替代經典閱讀,而是降低閱讀門檻,培養你的閱讀興趣,讓你更快地找到喜歡的閱讀書單。

基本信息
讀書就是回家 信念篇
讀書就是回家 尋找篇
讀書就是回家 勇敢篇
讀書就是回家 有愛篇

局外人·盡管世界一片荒謬,我們還要奮起抗爭
加繆生于20世紀初,是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一生并不算和順,在次世界大戰中父親去世,和母親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貧民區里。緊接著他又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秘密地活躍于抵抗運動中。
戰爭的丑惡與虛偽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他的作品中充斥了大量的罪惡和死亡。他筆下的人物大多與世界格格不入,身上有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倔強。
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就是他文學思想的集中代表。書中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默爾索,他與“大部分人”不一樣,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需要。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不遵守規則,而是他不會為了“和大家一樣”就改變自己。
小說的開頭寫道:“,媽媽死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搞不清楚。”言語間充滿了疏離感和冷漠感。
常見的劇情應該是為人子女在葬禮上悲痛欲絕,痛哭流涕,這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法則。但默爾索的媽媽去世時,他在葬禮上一滴眼淚也沒掉,心中想到的只有連日奔波的疲憊。
如此一來,在情感人倫上,默爾索成了人們眼中的異類,冷漠無情之人。
而在工作中亦是如此。現代社會人們將“金錢”視為實現價值、衡量成功的普遍標準。工作正是獲得金錢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人們會不斷地去尋找更好的工作,以獲得更多的金錢。但默爾索并不這么認為,當眼前出現往上爬的機會時,他選擇了拒絕,即使知道老板會不高興。他寧愿待在邊遠小城里,安安靜靜過一輩子。
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是滿不在乎的態度,他因無意間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被拘留,但終法官卻控訴他“在精神上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判決結果是:在廣場上斬首示眾。
默爾索卻覺得自己很幸福,過去是這樣,現在亦是如此,即使生活荒謬如斯,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他也沒有絲毫的恐懼,更不考慮來世。
這樣一個局外人代表的其實是那個年代人們普遍的心理狀態。小說寫于二戰時期,西方世界動蕩不堪,人心惶惶,大家都失去了安全感。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未知的,是要和大眾一樣,還是遵循本心做自己呢?
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也是個兩難的選擇。時至,依舊有很多人為此困惑不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默爾索。
日本電影《聽說桐島要退部》集中探討了這個問題。桐島是學校里的風云人物,所有人都以能追隨他為榮,他也永遠是話題的核心。那些遠離桐島的人就是學校里的底層,也是局外人,受盡打壓。
但有一天桐島居然不見了。這對于追隨者來說是個天大的打擊,因為他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下子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他們開始逃避、憤怒、抱怨。
而對于不追隨桐島的局外人來說,他們依舊認認真真做自己的事情,即使不被外人所理解,但他們內心依舊富足,就和默爾索一樣。
可能很多人都想選擇遵循本心,為著自己心中的理想主義努力奮斗。只是堅定地走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那注定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很難認同自己道路的正確性。
當自己都滿腹懷疑的時候,又如何談堅持?默爾索在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之后,也常常會懷疑自己是否應該如此。一旦別人因他感到不悅,他就會說:“這不是我的錯!”
而在小說的結尾,默爾索終于認同了自己生活方式的正當性,在他才會感到由衷的幸福。因此整本書也可以看成是默爾索的成人禮,中間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他走向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文學如月光,無用,卻讓人心柔軟。
《麥家陪你讀書》系列共四冊,分別為《讀書就是回家 尋找篇》《讀書就是回家 信念篇》《讀書就是回家 勇敢篇》和《讀書就是回家 有愛篇》。
精選44部*影響力文學經典,把一本厚厚的書濃縮為1萬字的精品書稿,“把書讀薄”;同時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由淺入深,理清故事脈絡、剖析任務性格、梳理干貨亮點,把書讀透。
閱讀一本書,就是閱讀一個人成長的故事。成長是辛苦、孤獨的,它需要陪伴。在這套書里,麥家和100位專業讀書人陪你走過一段成長的旅途,你的孤獨、你的迷惘、你的堅持、你的勇敢、你所有的期待和失去,都能找到共鳴和歸宿。

......

我有個宏大的計劃——100 1000 7 20。100是指100位專業讀書人,他們負責拆書、解書,化繁為簡,提綱挈領,把一本書拆成7部分;1000是指從理想谷現有上萬冊藏書中選出10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學佳作,這工作主要由我負責;7指的是7天,即一周讀完一本書;20是指20年,用20年時間,以“文字 圖像 音頻”的方式陪你讀(聽)完1000本書。我不知道zui后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我在努力做,堅持做,希望能做完做好,也希望有更多人來分享。
——麥家
麥家陪你讀書
麥家帶領100位專業讀書人組成的讀書團隊,并邀請賈平凹、蘇童、阿來、馬家輝作為文學顧問。本著“讀書就是回家”的理念,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線下讀書會等方式,以閱讀連接百萬讀者。
世界很大,但書zui大,因為書能讓世界變小,讓我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