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當當網 人生三境 季羨林精品散文集珍藏版(心安即是歸處+天真生活+孤獨到深處 套裝共3冊)

原價:¥80.85現價:¥45.7

1397897307

基本信息

《心安即是歸處》

《天真生活》

《孤獨到深處》

1397897307

《心安即是歸處》

1. 學者們常說:“真理愈辯愈明。”我也曾長期虔誠地相信這一句話。但是,近我忽然大徹大悟,覺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辯愈糊涂。

2.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嗜好就是讀書。

3. 我寫的東西,不會有套話、大話,至于是否全都講了出來,那倒不敢說,我只能保證,我講的全是。

4.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5.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6.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7.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8. 要說,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

9. 我說過不少謊話,正因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于講的,我的總是大大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

10. 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我在內,以及任何一個生物,從本能上來看,總是趨吉避兇的。因此,我沒怪罪任何人,包括打過我的人。我沒有對任何人打擊報復,并不是由于我度量個性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諸躬。假如我處在別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動不見得會比別人好。

11.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兄弟姐妹,都應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12. 古代希臘人也認為自知之明是可貴的,所以語重心長地說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國同希臘相距萬里,可竟說了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話,可見這些話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幾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學史,也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13. 人類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須傳承下去,因而書也就必須讀下去。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及時得到信息。只有這樣,人才能瀟灑地生活下去,否則將適得其反。

14. 評斷一本書的好與壞有什么標準呢?這可能因人而異。但是,我個人認為,客觀的能為一般人都接受的標準還是有的。歸納起來,約略有以下幾項:一本書能鼓勵人前進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書能給人以樂觀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觀?一本書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強人的愚蠢?一本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書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壓低?一本書能給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軟弱?一本書能激勵人向困難作斗爭呢,抑或讓人向困難低頭?一本書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給人以低級下流的愉快?類似的標準還能舉出一些來,但是,我覺得,上面這一些也就夠了。

15. 怪論這個名詞,人所共知。其所以稱之為怪者,一般人都不這樣說,而你偏偏這樣說,遂成異議可怪之論了。我卻要提倡怪論。

16. 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17. 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我們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長,有時也會糊里糊涂地夭折,當然也會糊里糊涂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

18. 孔門賢人子路“聞過則喜”,古今傳為美談。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為我要分析:是誰說的?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點?因為什么而說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則喜”,或是“則怒”。喜,我不會過頭。怒,我也不會火冒十丈,怒發沖冠。

19. 王籍詩曰“鳥鳴山更幽”,有人以為奇怪:鳥不鳴不是比鳴更為幽靜嗎?山中這樣的經驗我沒有,雨中這樣的經驗我卻是有的。我覺得“雨響室更幽”,眼前就是這樣。

20. 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21.世間從不缺少輝煌的花冠,缺少的是不被花冠暈染的淡定。

22.如果有一天我沒能讀寫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內疚,認為是白白浪費一天。

23.假話全不說,不全說。

24.時間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真相!

25.每個單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總是少數,且無權勢;群眾的眼睛都是瞎的、勢利的,他們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站在君子一邊。壞人是不會改好的,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壞人。

26.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27.一般人雖受相當教育,但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礙教育整體的發展,亦且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28.不完滿才是人生。

29.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蕓蕓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30.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31.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季羨林座右銘

《天真生活》

談 孝

孝,這個概念和行為,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國獨為突出。中國社會,幾千年以來就是一個宗法倫理色彩非常濃的社會,為世界上任何國家所不及。

中國人民一向視孝為美德。嘴里常說的,書上常講的三綱五常,又是什么三綱六紀,哪里也不缺少父子這一綱。具體地應該說“父慈子孝”是一個對等的關系。后來不知道是怎么一來,只強調“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變成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古書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個人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許的了。

歷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還裝模作樣,盡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并不缺少為了爭奪王位導致兒子弒父的記載,野史中這類記載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則是不能允許的。如果發生兒女殺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處兒女以極刑中的極刑:萬剮凌遲。在中國流傳時間極長而又極廣的所謂“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臥冰、割股療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極濃的故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但是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極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經被視為經典的《孝經·諫爭章》中,我們可以讀到下列的話: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話說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這與“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一句話形成了鮮明的對立。后者只能歸入愚孝一類,是不足取的。

到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孝呢?我們還要不要提倡呢?據我個人的觀察,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確實已經淡化了。不贍養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們的事情,時有所聞。我認為,這是不應該的,是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的消極因素。我們當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時候父母撫養子女,沒有這種撫養,兒女是活不下來的。父母年老了,子女來贍養,就不說是報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數子女不這樣做,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能負擔起這個任務來嗎?這對我們迫切要求的安定團結是極為不利的。這一點簡單的道理,希望當今為子女者三思。

1999年5月14日

難得糊涂

清代鄭板橋提出來的亦書寫出來的“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在中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一直到,二百多年過去了,但在人們的文章里,講話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語中,這四個字還經常出現,人們都耳熟能詳。

我也是難得糊涂黨的成員。

不過,在近幾個月中,在經過了一場大病之后,我的腦筋有點開了竅。我逐漸發現,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區別對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我的結論是:真糊涂不難得,真糊

1397897307

《心安即是歸處》

季羨林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著自己的執著,安于當下。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于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同時又用質樸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本書旨在闡釋先生的生命智慧,從談人生的意義到分別談讀書、處世、行走、當下、孤獨、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關的生命話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們能了悟人間萬相的本真,擁有應對世事的智慧。萬事安然于心,從容而行。

《天真生活》

《天真生活》是季羨林散文精選集,至純至真至情,一本書盡享大師的智慧精華。收錄季式51篇高品質篇目,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包括與其完滿 不如自在,胸有丘壑 眼存山河,歷遍山河 熱愛生活,歲月綿長 時光難再,無雨也無晴 看清也看輕等五大主題。

選篇既包括《談孝》《容忍》等經久流傳的典藏篇目,亦囊括入選義務教育教材、全 國高考試題文章《成功》《神奇的絲瓜》等,收錄《喜鵲窩》《一 只小猴》等季式散文選集極少出版經典篇目。

季羨林的一生不斷地思索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并以身踐行著天真生活。天真不是幼稚,不是愚笨。天真是一種成熟的超越,是了悟人間萬相后面對世事的一種智慧抉擇。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不違背自我。只有達到了這個層次,你才能豁達地觀視世界,游戲人間。

清醒 深刻 悲憫 豁達 善良

《孤獨到深處》

季羨林先生曾說,他是一個上不得臺盤的人,每次開大會,總想找一個旮旯兒藏在那兒,少與人打交道。他還曾說,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它們在一起,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先生的熱鬧在一花一葉,一山一水,一物一情,一字一行……

先生的文字,真摯樸實中無不透射著了悟的通透睿智。淳樸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莊重而不板滯,典雅而不雕琢。

本書是先生散文精選,收錄《我的童年》《懷念母親》《清塘荷韻》等35篇季式經典好文,談成長,談生活,談行走,談寂寞,通過閱讀先生呈現的生活片段,愿你能走進他的孤獨世界,收獲一個更加無畏從容的人生。

于喧塵的當下,藏熱鬧的深處,保持孤獨,直至收獲生命的歡喜。

您購買文通天下其他暢銷書:

1397897307

......

1397897307

季羨林:

北京大學唯Y終身教授,留下“三辭桂冠”的佳話,國際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

文學家、教育學家、佛學家、國學家、翻譯家等,歷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他通透、樸實、純粹、平淡,卻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說“他是人生的失敗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獨,因心有歸處,而淡定從容;因無畏無懼,而瀟灑自由。

1397897307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