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K宇宙大百科》榮獲2016年全國科普作品獎;2016年海峽兩岸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吳大猷科學科普著作獎!屬于DK高端科普典藏,而系統介紹人類所理解的宇宙圖景,仰望星空者科普作品。
國際天文巨作,英國前皇家學會會長、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天體物理學家馬丁·里斯(Martin Rees)勛爵主編;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等天文機構5000多幅震撼圖片和精美圖表發布;多次再版,不斷修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美國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美國史密森學會協助修訂——讓我們的認知與宇宙發現同步。
《動物生活大百科》是經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認證,書中有無數罕見的動物生活鏡頭,逼真震撼的獲獎圖片,捕捉千姿百態的動物生活瞬間。深入到不同動物物種的外表之下,揭開動物行為及原因的秘密,描述眾多動物行為,揭秘野生動物世界。
《DK人體大百科》是一本驚艷的DK人體視覺圖鑒!兩千多張精美圖片,完美呈現人體內部解剖結構,讓你讀懂自己身體里的每一塊骨頭。《DK人體大百科》深耕扎實的專業領域知識——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布里斯托大學、皇家學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等眾多院校的20多位醫學博士和教授團隊協助而成。
711494539

基本信息
......
711494539

......
711494539

宇宙是什么?它從何而始,又將從何而終?地球、太陽系乃至銀河系在浩瀚的宇宙中扮演了什么角色?《DK宇宙大百科》一書系統而通俗地介紹人類所理解的宇宙,它從宇宙是什么講起,從宇宙的誕生到死亡,從我們生活的太陽系、銀河系到系外空間,一步步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宇宙學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本書清晰地介紹了宇宙的演化、發展、現狀和未來預測。無論是初涉天文的讀者、天文愛好者還是天文專業工作者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角度和內容。
《DK動物生活大百科》是全球野生動物行為知識圣典,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認證,罕見的動物生活鏡頭,*震撼逼真的獲獎照片,捕捉千姿百態的動物私生活瞬間,從史詩般大遷徙到親密求偶儀式,從令人嘆為觀止的狩獵技巧到足智多謀的防御策略……每個家庭都需要這樣一本動物大百科,滿足求知與典藏的需要!
《DK人體大百科》是一本制作精良的人體百科全書,涵蓋了人體的九大系統、四大基本組織、各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涵蓋了人類的進化和繁衍、胚胎發生、人體發育和生殖。閱讀《DK人體大百科》,讀者能夠的了解身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了解我們自身各個系統的每一個組成結構,了解身體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DK人體大百科》是一本立足于醫學科學普及教育的通識書,也是青少年了解人體知識科普工具書。它不僅呈現了精美的人體正常形態結構,還詳細介紹了各個器官的功能,包括了眾多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斷治療基礎,也可謂是一本人體“十萬個為什么”的醫學解密寶典。
711494539

......
711494539

《DK宇宙大百科》主編:馬丁·里斯 (1942-至今),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前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歷任皇家天文學家(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霍金的同門師兄。他共發表了500多篇研究論文,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起源,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類星體的產能機制,噴流視超光速現象等諸多重要的天體物理問題都有重要貢獻。他因此贏得了眾多的科學獎項。199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他為爵士,又在2005年將他封為男爵。此外他還擁有19所大學的榮譽博士頭銜,眾多科學學會的院士和榮譽院士頭銜。
《DK動物生活大百科》首席作者:夏洛特·阿蘭布魯伊克博士。本書由夏洛特·阿蘭布魯伊克帶領動物專家隊伍撰寫。她是英國動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在獲得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Universit獲得動物學和心理學學位后,她在固北河國家公園研究黑猩猩的交流;她還是BBC節目主持人,為雜志、報紙撰稿,著述頗豐。
《DK人體大百科》首席作者:愛麗絲·羅伯茨,英國全民醫療服務外科學院賽文河校區解剖系主任、赫爾約克醫學院研究員、布里斯托大學考古與人類學榮譽成員,曾經擔任《DK人類進化圣典》一書的主編。
前言
/
序言:
《DK人體大百科》前言
人類對自身結構的研究已有很長的一段歷史。早的醫學文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即史密斯紙莎草紙書。紙莎草紙書是早期外科學的教科書,書中列舉了許多疾病及相應的治療方法。盡管那些原始的治療方法在現代并不,但史密斯紙莎草紙書的存在仍可說明古埃及人對人體內臟器官(如:腦、心臟、肝、腎等)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雖然,他們對這些器官的具體功能尚不了解。
在歷史上,如要探索人體的結構就需用到解剖。“解剖”一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切開”。畢竟,如果你想了解一臺機器的工作原理,是無法單純通過表面的觀察來想象內部構造的。我記得中學的物理實驗課上,老師布置任務讓我們探究烤面包機的工作原理,于是我們把烤面包機拆開了 — 但是我承認,我們并沒有把它重新裝回去(也許這說明我成了一名解剖學家而不是外科醫生是一件好事)。大多數醫學院校都有解剖教室,醫學生們可以親自動手實踐來了解人體的結構。捐贈者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用于科學研究,這給醫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但是,除了解剖以外,我們現在有了其他探究人體結構的方法:應用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或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顯微結構。
本書的部分是人體解剖圖集。人體就像一幅復雜的拼圖,各種位于體腔內的器官緊密關聯;神經和血管交錯縱橫,在器官內形成分支或是深入到肌肉中。了解這些組織構成人體的方式并非易事,但是書中的插圖會將的現實中難以一一展現的解剖結構 — 骨骼、肌肉、血管、神經和器官依次展現,幫助理解。
當然,人體不是一座沒有生命的雕塑,人體是一臺工作中的機器。人體的功能在本書第二部分(生理學部分)會重點講述。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僅僅在身體出現問題時才開始思索人體的構成和工作原理,本書的一部分著重講那些干擾機體正常工作的疾病。
本書就像一本人體的說明書,不論老幼,開卷有益。
71149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