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開發商知道如何制定任務書
讓設計人員知道如何優化設計
讓酒店、民宿運營者了解如何提升品質
讓酒店愛好者了解精品酒店的奧秘

基本信息
CONTENTS
目 錄
章| 000
概念綜述
解讀精品酒店的內涵與外延
一、背景 002
二、定義 003
三、判定標準 00
、規模 005
五、經營方式 00
、精品酒店聯盟 010
七、網絡知名度 011
第二章| 013
場地類型
確立項目的資源特征與定位
一、水景酒店 015
二、山景酒店 025
三、奇異地貌酒店 033
、歷史遺產建筑酒店 03
五、歷史遺產景觀酒店 05
、城市度假酒店 05
七、主題特色酒店 071
、特色資源酒店 01
第三章| 0
功能設施
營造各具特色的高堂精舍
一、前廳大堂 03
二、餐飲設施 103
三、圖書室 121
、水療 127
五、精品店 135
、客房 11
七、泳池及活動平臺 157
第章| 177
空間序列
引導走入世外桃源的體驗
一、大門之前的序曲 15
二、大門至大堂的過渡空間 13
三、門廊與前庭 203
、前廳及大堂的序列 213
五、大堂至客房的序列 225
、序列的尾聲 21
第五章| 25
意境氛圍
塑造度假天堂的意象與氣質
一、價值感 27
二、奢華感 25
三、趣味性與休閑感 275
、隱秘感 21
五、獨特性 23
、體驗感 305
第章| 311
精髓提煉
把握規劃設計的原則與綱要
一、規劃與環境 315
二、風情與風格 323
三、細節與運用 333
、要點與總結 37

章 概念綜述
具體說來,精品酒店早的雛形是 11
年出現的倫敦南肯辛頓 (South Kensington)的
Blakes酒店和舊金山聯合廣場的 Bedford酒店 1。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一詞早由 Steve
Rubell2于 1年提出,源于他和合伙人 Ian
Schrager3一同創建的美國 Morgans酒店。得
益于他們早期經營紐約知名夜總會 STUDIO5
的經驗,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敏銳地覺察到,將
流行文化的情緒和感覺注入酒店可為酒店行業
輸入新的血液。也因此, Morgans酒店以“脈
動(on the pulse)”的概念橫空出世,取得了
空前的成功,并向世界展示了精品酒店這種獨
特的酒店類型。
精品酒店發展到 20世紀 0年代,開始呈
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名稱、選址、經營
模式、規模、品牌、設計、建設模式等方面都
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和突破。對于國外來說,從
概念的出現到現在所呈現出的多元發展狀態只
經歷了 30多年的時間,發展歷史并不長。對于
國內精品酒店業來說,相較于國外落后了 20多
年的時間,在數量上就更少了。但是我們也要
看到,伴隨著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近年來精
品酒店的發展態勢迅猛,總體水平都在向國際
上的精品酒店靠攏,并發展出了許多中國特色
型的精品酒店。
國內早在 21世紀初始開始出現酒店名稱
冠以“精品酒店”的字眼,據目前相關資料顯示,
新加坡酒店管理集團于 2005年在云南創建的仁
安悅榕莊,被認定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精
品酒店。這一開端為國內的酒店業陸續迎來了
更多的國外精品酒店品牌的入駐(表 1-1),特
別是 200年奧運會和 2010年上海世界博
覽會都為精品酒店的實質性落地提供了良好的
契機。
國外品牌的進入一方面為國內酒店業提供
了新的標桿;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國內業界
人士認識到這種新的類型,促進他們踏出國門,
向更多、更豐富的精品酒店取經。在國外品牌
的帶動和業已成熟的國內大環境下,出現了許
多國內外聯姻的精品酒店品牌,如安麓(首旅
集團和吉和睦的聯姻產物)、諾金(首旅集團
和傳奇酒店世家凱賓斯基的聯姻產物)、釣魚
臺美高梅(釣魚臺國賓館和美國娛樂酒店巨頭
MGM的結合)、安珀(鉑濤集團和法國巴黎酒
店集團的結合)、安嵐(首旅集團、吉和睦酒
店和錦江集團的結合)等。
在近 10年的發展中國內也出現了數家經營
多年,并取得良好口碑的本土精品酒店品牌,
如松贊(圖1-1)、青普、既下山、柏聯等。此外,
近年國內異軍突起的“民宿 ” ,從某些角度看
來,一些精品民宿已經具備了精品酒店的特征,
可以算作是精品酒店中靠近鄉村的一類。它們
遠離城市,坐落于偏遠的山村中,房間數較少,
規模不大。

精品酒店是一種注重品味、體驗及感受的建筑類型,本書作者以建筑師和旅行者的雙重身份,將親歷體驗的全球具有代表意義的近二百個精品酒店予以解析,梳理了精品酒店從策劃、選址、定位、規劃布局到建筑設計的全過程及要點,總結了從地理環境、功能布局、空間序列、場所營造、個性情感等入手來打造一個度假天堂的方法和策略,是開發者和設計師把項目做到“精、獨、特”的寶典。






陳一峰,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教授級建筑師,17年入清華大建筑系,17年清華大研究畢業,現為首規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中國建筑會人居委員會委員;中國房地產協會專家技術委員;《住區》及《時代樓盤》雜志編委,作品多次獲市級、部級一二三等獎,并在《建筑報》《世界建筑》《城市住宅》《住區》《建筑技藝》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術論文;曾參與編輯《當代中國青年建筑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世界高層建筑》《外國建筑師在中國》(中國計劃出版社)《建筑設計資料集成》(中國建筑出版社)等部分圖書。兩次獲全國住交會、中國建設報、中國樓市聯合推介的品牌影響力的中國建筑師;搜房網推介的中國十大別墅設計師;國際建筑師沙龍和新地產雜志聯合頒發的亞洲建筑推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