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
者:
[英] 凱蒂·格林 編繪
譯 者
:
張哲
字 數:25千
書 號:9787535690746
頁 數:516
出 版:湖南美術出版社
印 張:32.25
尺 寸:190
毫米×
2
49毫米
開 本:1/
16
裝 幀:平裝
定 價:218.00元


內容簡介
“真希望我能跟凱蒂一樣。她吃那么多,居然還能一直那么骨感。”
朋友一句漫不經心的“贊美”,讓正值青春期的凱蒂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直到凱蒂在鏡子前發現自己是可以長胖的那一刻開始,這顆種子才逐漸生根發芽,長出一枚枚可以在她吃飯時引爆的定時**。不斷變化的體重數值,飽受厭食癥折磨的身體與心靈、家人和朋友的顧慮與擔憂……這一切都讓凱蒂深陷負罪感,并深信自己的言行是如此致命。而就在痊愈之路出現一線生機的時候,她*信任的人——那個讓自己重新接受食物的心靈導師,卻用罪惡之手一把將她拽回到無盡的黑暗中……
作者以手繪的形式講述了一個關于掙扎與痊愈的真實故事,描繪了一段深陷“禁忌病”的過程,揭露了無能者趁人之危的惡行,同時,又鼓舞著所有相信幸福終會到來,并為之默默努力的人們。
編輯推薦
◎
青春的過往中,哪一句話曾刺痛過你·
“吃就是了。”
“沒什么好怕的。”
“你長得真男人!”
“你爸怎么不把割草機借你來修修腿毛·”
“人人都會遭遇不公,你只需一笑而過。”
“誰會想要**她·”
“我開玩笑的!”
“答案是不行。”
“真希望我能跟凱蒂一樣。她吃那么多,居然還能一直那么骨感。”
這些出現在凱蒂生活里的話語,或許你也不曾陌生。無論是從別人口中聽到,還是曾對身邊人說過,這些并不會像紙上文字一樣被記錄下來的言語,卻會無意間駐扎在某人心中,化作一道難以平復的傷疤。
◎
一部唯美、令人心碎,卻又飽含能量的自傳體圖像小說
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人是否能wan全康復·很難說。
食欲和消化系統可以通過藥物來進行調節和zhi療,而心結則會像定時**一樣潛伏在人的體內。
如果能有一本可以起到指引作用的書出現在曾經迷惘的凱蒂面前,可能她就會止步于深陷厭食癥的邊緣,擁有一段色彩斑斕的青春記憶。正如作者自己所說:“隨著自己那段有關康復的記憶被層層剝開,并出乎自己預期地深陷其中,我懂得了為什么這樣的書籍不曾出現。”揭開傷疤之痛只有本人才能體會得到,而即便如此,她仍忍著內心的苦楚,將從病癥萌芽到艱難康復的刻骨經歷一一呈現給讀者,她期望自身的傷痛可以化作敲醒他人的警鐘,向那些仍在迷途中掙扎的人們伸出援手。
◎
性教育、心理暗示、審美偏見、語言暴力……不要讓那些避而不談的教育缺失,成為未來悲劇事件的**
“棍棒和石頭可能會打斷我的骨頭,但是言語絕dui傷不到我。”當主人公凱蒂將在學校經歷的霸凌遭遇轉述給父母時,收獲到的卻是不合時宜的“雞湯”。
“別傻了,凱蒂,你才多大啊。”當凱蒂想要征求媽媽意見去刮腿毛時,得到的是這樣無法說服凱蒂的答復。
“你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這么無聊呀·”當凱蒂拒絕朋友去試穿泳衣時,聽到了對方這樣的質疑。
“我建議你把精力放在學術課程上,那才是你的實力所在。”當凱蒂向老師表露想要進修藝術時,老師給了她一個看似“建議”的結果。
歷史文化、地方風俗、生活習慣、處世之道……這些在無形中凝練出了一個又一個“標準”,這些多數人在奉行的準則又是否合理,卻鮮有質疑。我們用這些“標準”去勸慰他人,用“年齡”這個并不太合理的“標尺”來教育下一代,明明是被他人的“道德”“準則”“常識”綁架的人,悲劇卻只能由自己來承受。


凱蒂
·格林,藝術家、插畫家。目前居住在英格蘭西南部。
《比影更輕》是她的第壹本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