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介
開 本:16
紙 張:銅版紙
包 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書號ISBN:9787511045133
定價:360
編輯推介
修身,要從娃娃抓起。本套叢書由資深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講述古代先賢的故事,幫助孩子提高內在修養,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所涉及人物有代表性,并且巧妙地融入了相關歷史文化背景。專業繪者繪制插圖,生動有趣,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為本書增添了可讀性。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修身故事繪本》(第三輯)包含10冊繪本,分別講述了霍去病、匡衡、班超、楊震、孔融、管寧、呂蒙、諸葛亮、鄧艾、周處的故事。孩子們通過閱讀故事,可以看到并學習他們身上閃耀著的修身自律的可貴精神,從而提高內在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同時,繪本還借由歷史故事,傳播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知識,集中展現了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風采。繪本插畫由專業插畫師手繪而成,古樸素雅,頗具中國風,有助于孩子們閱讀。
《為國忘家——霍去病》講述了民族英雄霍去病為國出征的故事。霍去病從小就“善騎射”,且擁有遠大的志向,一心想要報效國家。匈奴屢屢進犯時,年輕的他挺身而出,率部直面敵人。首次出征,就以少量兵馬深入敵方后營,斬殺一位匈奴王室成員。之后更是多次立下赫赫戰功,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賜他豪華的住所,他也斷然拒絕,并留下了擲地有聲的答復: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鑿壁偷光——匡衡》講述了匡衡勤奮學習,*后學有所成的故事。匡衡是西漢時期的名士,他對《詩經》的研究無可超越,以至于當時沒有學者敢在他面前班門弄斧。他的成就和他小時候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小時候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他就去鄰居家借蠟燭讀書,但遭到了鄰人的嘲諷,說窮人讀書也沒用。匡衡就暗自發誓要好好爭氣,有一番作為。他無意中發現鄰居家的光亮可以透過家里墻壁上的裂縫照進來,于是就每晚借著墻縫的光閱讀。他還自薦去富人家打工,不要薪酬,只要富人讓他看書就可以。憑借著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終成為了非常有學問的人,官至宰相。
《投筆從戎——班超》 講述了班超棄文從武、報效祖國的故事。班超出身于書香世家。他的哥哥班固立志成為像司馬遷一樣的史學家,但班超卻想成為像出使西域的張騫一樣的民族英雄。當班固因為私下編撰《漢書》獲罪時,班超沉著冷靜地幫助哥哥斡旋,向皇帝上書,為哥哥洗刷冤屈,結果哥哥不但沒有被治罪,還因優秀的文筆獲得了皇上的青睞,獲得了編撰史書的官職。之后,哥哥幫助他在蘭臺找了一份抄書的工作糊口,但是匈奴不斷的侵擾令班超無心抄書,終于有一天,班超扔下毛筆,決定上戰場殺敵立功。別人都嘲笑班超的不自量力,但是哥哥班固相信他,并將他引薦給大將軍竇固。班超跟隨竇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終還獲得了出使西域的機會,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的夢想。
《四知太守——楊震》講述了楊震剛正不阿、清廉為官的故事。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名學士,他努力學習,堅信教育能夠改變人生。他學習孔子教書育人的行為,開設很多書院,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有一次,他的學生為了感謝他,深夜拜訪,還準備送他金條。楊震拒不接受,學生再三勸說,說四下無人,沒人知道此事。楊震義正言辭地表示即使四下無人,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學生只好拿著金子回去了。楊震因為剛直不阿,拒絕為關系戶提供職務,又因為多次直指皇上的錯處,遭到皇上的厭棄,失去了官職,同時遭到了之前得罪的權貴的打壓,*終自盡以證自己的清白。
《舍命救人——孔融》講述了名臣孔融青年時期的故事。孔融從小就很懂事,有一次他和哥哥們分梨,他的哥哥都搶大個的。爸爸讓他先選,他卻選了*小的一個,理由是年紀*小就應該選*小的。哥哥們都感到很慚愧。孔融長大后,去一位名士家里拜訪,名士并被孔融的機敏打動,邀請他做了座上賓。席間有人對孔融出言不遜,孔融也有理有據地還擊,讓對方啞口無言,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辯才。孔融哥哥的朋友惹上麻煩,上門找孔融的哥哥求助,孔融哥哥沒在家,孔融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了他,并在事后承擔起了所有責任。
《鋤金割席——管寧》講述了管寧專心向學的故事。管寧從小就做事專注,即便在地里刨到金子,還是會繼續工作,不為所動。學習的時候,外面有達官顯貴經過,喧鬧無比,但依然沒有影響他。管寧志向高遠,想要做官為百姓謀福利,在知道自己的朋友做官只是為了謀求身份地位,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為由,與朋友斷交,不再與他同在一個席子上讀書。之后更是多次婉拒讓他做官的邀請,專心教書育人。
《刮目相看——呂蒙》講述了名將呂蒙從一介武夫蛻變為淵博將領的故事。呂蒙過去有勇無謀,經主公孫權提點后,痛下決心發奮讀書。*終,他學有所成,連軍師魯肅都覺得“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鞠躬盡瘁——諸葛亮》講述了諸葛亮一生為蜀國的事業盡忠效力的故事。諸葛亮感恩主公劉備的賞識,在劉備去世后兢兢業業地輔佐新帝,為蜀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志存高遠——鄧艾》講述了名將鄧艾敢想敢為、平步青云的故事。鄧艾出身貧寒,還是結巴,但是他有做將軍的夢想。其他人都嘲笑他異想天開,但是他還是堅持讀兵書,同時還實地考查地理環境,探索、模擬帶兵打仗的情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得到了賞識,并因為對地形和兵法的熟悉屢立戰功。*后在滅蜀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知恥后勇——周處》講述了周處浪子回頭的故事。周處年少時逞強斗勇,危害鄉里,鄉親們對他敢怒不敢言,將他與山中猛虎、河中惡龍并稱“三害”。周處開始還洋洋自得,直到得知自己被列為和猛獸一樣的三害才幡然醒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過自新,親手幫助鄉親們除掉了這三害。
作者簡介
作者馬邦城,1950年出生,籍貫平陽。兒童歷史故事作家,瑞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在《歷史文學》《青年一代》《少年文藝》等刊物上發表文章20多篇;在京、滬、遼、川、浙及臺灣等8家出版社,出版過《包拯審案》《中國古代改革家故事》《腥風血雨話當年》《戊戌變法的故事》《自古英才出少年》《讀歷史話英雄》(上下集)等13本歷史讀物。在《溫州晚報》副刊開辟專欄,撰寫溫州歷史人物傳記故事130余篇,先后出版《漢武帝劉徹》《宋太祖趙匡胤》《瑞安古代清官故事》《瑞安歷史名人列傳》等書,總字數達159萬,作品曾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