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規范教育繪本“這是規定”系列2!同樣的創作陣容,不變的幽默風格。
話題內容全新升級:三本書分別聚焦了“長大”“好學生”和“共情和責任”的成長主題,是一部令孩子爆笑、令家長豁然開朗的教育繪本。
通過辯證的“自我對話”明白成長的真諦。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真正的好教育是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讓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和孩子心中的“理想爸媽”同頻跳動。
開辟了一個幽默卻不乏堅定,框定界限卻不乏開闊心智的“培養高情商”的方式。有效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與人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反思能力、共情能力等等。
豎長版式凸顯頁面上的人物,使人物占據較大比例,便于刻畫人物細節表情,讓孩子感同身受。
作者用精準的語言提煉出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從智慧的角度治愈童年、治愈成人,用幽默的方式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搭起一座平等溝通的橋梁。可以說是一套“能讓家庭得到成長”的書。

基本信息
《怎樣才算長大了》
《怎樣才算好學生》
《權利和義務》

......

“這是規定”系列2包括《怎樣才算長大了》《怎樣才算好學生》和《權利和義務》三冊。三本書分別聚焦了“長大”“好學生”和“共情和責任”的成長主題,是一部令孩子爆笑、令家長豁然開朗的教育秘籍。
《怎樣才算長大了》
長大是孩子們心中一個永恒的話題,他們既希望能快點長大擁有“大人的特權”,又渴望能夠永遠無憂無慮、隨心所欲地生活。所以對于“什么是長大”有許多孩子氣的猜想和誤解。
怎樣才算真正的長大呢?是鞋子穿大碼?是敢于冒險?是終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可以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愛思考的小朋友,那你一定被這些問題困擾過。
其實,長大并不是變老,而是變智慧;長大并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學會做選擇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長大就是生活中的
一點一滴,這些一點一滴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大大的你!
通過辯證思考的“自我對話”,讓孩子領悟成長的真諦,迅速內化成長道路上的所有“條條框框”,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怎樣才算好學生》
學校是孩子們每天待時間*長的小集體,也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學校里有教導者,也有同伴;有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有獲得成就的喜悅;有來自集體的熱鬧和歸屬感,也有作為個體的孤獨和困擾......
那么如何在這個小集體中,同時兼顧自身的成長和友好的人際關系?到底怎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好學生呢?
其實,好學生不是門門考滿分,而是不氣餒,就算考試不及格也要勇敢地回家;好學生不是什么都懂,而是在有疑問的時候不要害怕向別人尋求幫助;好學生不是要和所有人喜歡同樣的東西,而是要勇敢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
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都需要這一把鑰匙: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是一部可以讓親子共同成長的圖書。
《權利和義務》
不要被書名嚇到!其實這本書很溫柔,它只是讓孩子學會辯證看待問題。
“我有權利拆卸、損壞屬于我的玩具。但我也有義務愛惜屬于別人的東西。”“我有權利獲得食物、住所但我也有義務和衣服,在生病時得到治療和照顧。感謝我的父母,謝謝他們為我所付出的一切。”
它用一種幽默又不乏堅定,框定界限卻不乏開闊心智的方式來談論“責任”“共情”,使孩子對這些處事之道迅速內化,從而擁有提升自我修養的內驅力。

......

勞倫斯·薩隆是書籍《家有家規》,《校有校規》的作者,這些繪本都由她的丈夫吉勒·拉帕波爾繪制。她和丈夫一起居住在巴黎。
埃馬努埃勒·屈埃夫是法國兒童文學作家,他獨特的見解給兒童閱讀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他一直致力于向孩子傳播藝術和思想的魅力。
吉勒·拉帕波爾參加了中央裝飾藝術聯合會的課程。他在新聞界工作,從事出版和傳播。他繪制出版了大約15個青少年作品。
伊麗莎白·布拉米畢業于現代文學和人文科學研究專業,并在一家青少年日間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學家。她是一個多元化的作家,與插圖家一起出版了80多本小說和專輯,其中許多是在年輕時出版的。她為嬰兒、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寫作。她住在巴黎。
克萊芒絲·佩尼科于1983年出生于巴黎。她曾就讀于Estienne學校的插畫專業,并參加了斯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院的視覺教學研討會。 畢業于2008年,之后她開始在兒童書籍、動畫片領域工作。曾在巴黎兒童舉辦為期數周的藝術工作坊。她還喜歡在圖書館為兒童創建工作坊。
譯者:余軼,國家二級法語翻譯,中級編輯職稱,兩個孩子的媽媽。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后留學法國,攻讀碩士學位。曾先后供職于法國波爾多市政府、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后專職從事翻譯與出版工作近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