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guo家地理百科全書》是 部圖文并茂的中國地理普及讀物。全書以中國行政區劃為經,以每 省區市的行政區劃、民族人口、歷史文化、地貌、水系、自然資源、經濟和旅游地理為緯,內容涵蓋了中國地理知識的諸多方面。全書共分10冊,選取了5000多個知識點,插配了2000多張與內容相關的精美圖片,生動、真實、客觀、全面地再現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成就和中國的美麗與神奇。生動流暢的文字、異彩紛呈的圖片、精美的裝幀設計,使廣大青少年在獲取地理知識的同時,盡享全方位多角度的閱讀感受。

總論
偉大的中國
◎遼闊的疆域
◎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中國的人口、民族
中國地貌
◎三級階梯形地勢
◎主要山脈
◎四大高原
◎三大平原
◎四大盆地
◎四大沙漠
◎四大草原
◎地震帶分布
◎島嶼
◎海岸
中國的近海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中國氣候
◎季風氣候
◎氣溫
◎降水
◎寒潮
..................

張妙弟,男,漢族,中共黨員,上海浦東人氏,1944年12月生人。 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理學系,碩士學位。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當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社科聯常務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北京大學地理學系自然地理學教研室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系系主任,北京聯合大學教務長、校長。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北京大學風景名勝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特邀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北京文化與北京學。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guo家和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二十多項。曾獲guo家林業部科技進步 等獎、guo家建設部科技進步 等獎以及中科院、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各類獎勵多項。

我們的祖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 。在這片神奇偉大的土地上,山河壯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從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莽莽昆侖,到波瀾壯闊的深海大洋,從朔風凜冽的茫茫大漠、藍天白云的萬里草原,到錦繡江南的水鄉雅韻、奇美幽邃的山川大澤,國土民風、環境資源、經濟文化都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我國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我們所處的多樣而美麗的地理環境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祖國的繁榮昌盛要靠具有高水平文化素質的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guo家才能更加文明進步,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才能早日實現。地理教育同其他教育 樣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接受教育的國民基本掌握中國乃至世界的地理與風土人情的知識,牢牢建立自然資源有限性與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地理學已逐漸發展成為 門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在當前的大學科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因此,《中國guo家地理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目的在于為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提供 部好書,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
《中國guo家地理百科全書》 書系統詳細地介紹了我國各地區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以及行政區劃、人口、民族、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并配以2000多幅精美的圖片,十分形象地再現了我國的地理狀況、經濟狀況和文化民族狀況,融知識性、實用性以及形象性、趣味性于 體。書中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文化遺產和文化遺跡等作了重點介紹,使您在讀書之時,亦能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幽幽古韻和文化情懷。

清東陵
清東陵位于河北遵化縣馬蘭峪西部昌端山主峰南麓,距北京100余公里,占地面積78平方公里,是 座規模十分宏大、體系比較完整的古代陵墓建筑群。清東陵是 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當年順治皇帝到這 帶行圍打獵,被這 片靈山秀水所震撼,當即傳旨“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從此,昌瑞山便有了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清東陵。整個陵區共有清帝陵5座:即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慧陵(同治);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陵1座。這15座陵墓,埋葬著清5帝、14后、136個嬪妃。近代著名的皇后慈禧太后也葬在這里。清東陵是中國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綜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學、建筑學、美學、哲學、景觀學、喪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清東陵以它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1月被guo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余平方公里。這里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清西陵陵址為雍正帝所選,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后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于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清西陵共有清帝陵四座,即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園陵7座。這14座陵墓,,共葬了76人。清西陵體現了中國歷代帝王陵寢的zui高水準,更是 部精美的藝術杰作,座座陵寢都反映出清朝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態文化和風水文化。成為自然環境與陵寢建筑相結合的zui偉大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