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巴巴羅薩脫軌. 第一卷, 斯摩棱斯克交戰 :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作者:(美)戴維·M.格蘭茨
譯者:小小冰人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定價:189.80元
頁碼:704頁
書號:9787516822753
開本:16開
內頁用紙:80克膠版紙
封面用紙:250克銅版紙
“巴巴羅薩行動”的關鍵轉折點
★戴維·格蘭茨精心力作,東線戰史鴻篇巨制
★揭秘鮮為人知的激烈戰斗,解讀塵封已久的命運較量
★德軍折戟莫斯科的前奏,“巴巴羅薩行動”的關鍵轉折點
內容簡介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投入德國國防軍,大舉入侵蘇聯,行動代號“巴巴羅薩”。6月22日至7月10日,德軍深入蘇聯國土500千米,擊斃或俘虜100萬名紅軍士兵,前出到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西岸,希特勒預計幾周內就能贏得全面勝利。然而,斯摩棱斯克地域的后續戰斗挫敗了德國人速勝的企圖。突然出現的五個蘇軍新銳集團軍,這令他們讓德國人猝不及防。經過一番激戰,德國人雖然殲滅了其中兩個集團軍,并將三個集團軍的殘部包圍在斯摩棱斯克地域,但他們未能迅速贏得勝利。陷入合圍的蘇軍拒不投降,7月、8月和9月初,蘇軍又以七個新動員的集團軍起兩場大規模反攻,削弱了德軍的力量和意志,希特勒不得不推遲向莫斯科的進軍,命部隊向南進攻。 這使“巴巴羅薩行動”偏離了原定方向,也為德軍在莫斯科城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編輯推薦
本書披露了大量斯摩棱斯克交戰中鮮為人知的細節,重構了關于這場戰事的敘述,并且重新評定了此戰的歷史意義,是一本頗具開創意義的東線戰史巨著。
作者簡介
戴維?M. 格蘭茨,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知名蘇德戰爭史學者,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曾任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蘇聯陸軍作戰研究處主任、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志》主編。獨立撰寫或合著了20余部商業出版著作、60余本自費出版的書籍和地圖冊,發表100多篇文章,其研究涵蓋蘇聯紅軍的軍事戰略、戰役法、戰術、情報和欺騙等眾多領域。主要代表作有《二戰中的蘇聯軍事欺騙》《蘇聯的軍事戰略》《巴巴羅薩行動: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列寧格勒會戰:1941—1944》《庫爾斯克會戰》《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等。
譯者簡介
小小冰人:二戰迷、著作者、翻譯者,現聚焦于二戰歷史的研究與相關著作的翻譯。翻譯的二戰類書籍有:《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焦土: 1943—1944年的蘇德戰爭》《普魯士戰場 : 蘇德戰爭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致命打擊 : 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等。
目錄
一章 序幕:“巴巴羅薩計劃”,交戰雙方的力量,1941年6月22日—7月1日的邊境交戰
第二章 中央集團軍群攻向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西方面軍在列佩利的反突擊,1941年7月2日—9日
第三章 中央集團軍群沖向斯摩棱斯克和鐵木辛哥的“反攻”,1941年7月10日—15日
第四章 中央集團軍群的斯摩棱斯克合圍戰,1941年7月16日—23日
第五章 蘇軍的*場反攻和斯摩棱斯克包圍圈之戰,1941年7月23日—31日
第六章 側翼之戰和圍困莫吉廖夫,1941年7月16日—31日
第七章 古德里安集團軍級集群殲滅卡恰洛夫集群和斯摩棱斯克包圍圈的覆滅,1941年7月31日—8月6日
第八章 古德里安集團軍級集群和第2集團軍南進,戈梅利的陷落,1941年8月8日—21日
第九章 蘇軍的第二次反攻:西方面軍的杜霍夫希納攻勢,初期階段,1941年8月6日—19日
第十章 蘇軍的第二次反攻:西方面軍的杜霍夫希納攻勢,德軍的反突擊和余波,1941年8月20日—24日
第十一章 蘇軍的第二次反攻:預備隊方面軍的葉利尼亞攻勢,更改戰略計劃,大盧基之戰,1941年8月8日—24日
第十二章 總結
中央集團軍群7月份的戰斗
中央集團軍群8月份的戰斗
附錄一 交戰雙方部分將領照片
附錄二1941年7月,支援西方面軍的機械化軍之編成、部署、指揮員和裝甲力量
附錄三 1941年7月1日,交戰雙方的作戰序列
附錄四 1941年7月10日,交戰雙方的作戰序列
附錄五 1941年6月22日,蘇軍大本營預備隊諸集團軍的兵力和裝甲力量
附錄六 1941年7月10日—31日,西方面軍諸集團軍的估計兵力
附錄七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紅軍在斯摩棱斯克交戰期間的人員損失
附錄八 紅軍1941年9月30日的實力
參考文獻

中文書名:巴巴羅薩脫軌.第二卷,斯摩棱斯克交戰: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作者:(美)戴維·M.格蘭茨
譯者:小小冰人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定價:189.80元
頁碼:704
書號:9787516823521
開本:16開
內頁用紙:80克膠版紙
封面用紙:250克銅版紙
寬:160mm 長:225mm 高:30mm
字數:694
“三個方面軍的悲壯反攻,不該被忘卻的命運之戰
★戴維·格蘭茨精心力作,東線戰史鴻篇巨制
★粉碎“巴巴羅薩”妄想,守衛斯摩棱斯克門戶
★三個方面軍的悲壯反攻,不該被忘卻的命運之戰
目錄
一章 前情回顧 背
第二章 北翼,施圖梅集群攻往托羅佩茨,1941年8月22日—28日
第三章 德方戰略規劃和爭奪杰斯納河沿岸位置,1941年8月22日—24日
第四章 第2裝甲集群渡過杰斯納河,蘇軍*統帥部大本營的進攻計劃,施圖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亞波爾和西德維納,1941年8月25日 第五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西方面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初期行動和*階段,1941年8月25日—31日 第六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西方面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第二階段,1941年9月1日—10日 第七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預備隊方面軍的葉利尼亞進攻戰役,1941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八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階段,1941年8月29日—9月1日 第九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第二階段,1941年9月2日—14日 第十章 總結
附錄一 交戰雙方將領照片
附錄二 1941年8月1日—9月1日,交戰雙方的作戰序列
附錄三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蘇軍在斯摩棱斯克交戰中的數字編成
附錄四 斯摩棱斯克交戰開始時,蘇軍軍隊集群當面之敵集團的數字編成
附錄五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紅軍在斯摩棱斯克交戰期間的人員損失
附錄六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戰期間的損失(蘇方視角)
附錄七 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戰期間武器和裝備的損失(蘇方視角)
附錄八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平斯克區艦隊在斯摩棱斯克交戰中的編成
附錄九 紅軍1941年9月30日的實力
參考文獻












添加隱藏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