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了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家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風格保持叢書的一致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了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于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讀者了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線膠釘,利于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愿望。
目錄
*冊
卷一 序例 目錄 古賦
第二冊
卷二 古風
卷三 樂府
卷四 樂府
第三冊
卷五 樂府
卷六 樂府
卷七 歌吟
卷八 歌吟
第四冊
卷九 贈
卷十 贈
卷十一 贈
卷十二 贈
卷十三 寄
卷十四 寄
第五冊
卷十五 留別
卷十六 送
卷十七 送
卷十八 送
卷十九 酬答
卷二十 游宴
第六冊
卷二十一 登覽
卷二十二 懷古 姑熟十詠
卷二十三 閑適 懷思
卷二十四 感遇 寫懷 詠物
卷二十五 題 閏情 哀傷
內容介紹
本書題“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 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注,元蕭士赟補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卷三后剜去七行)。框高十九點九厘米,寬十三點二厘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二十六字,黑口,四周雙邊。自北宋以來,杜甫集之注者不下數十家。李白集注宋元人所撰輯者,今惟此一種行世。明嘉靖二十二年郭云鵬寶善堂校刻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三十卷,其前二十五卷即據此本重刻者。此本鈐有“會稽王季愷珍臧印”“南宮邢氏珍臧善本”“邢之襄印”等印記。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將此書列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影印出版,定價低廉,實乃讀者之幸事!
細節圖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唐代杰出詩人,出生于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少年時飽覽群書,博學眾家,還學習劍術,負氣任俠。公元742年,因吳鈞等,受詔入長安,授為翰林,但因遭讒受毀,離開了長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參加永王李璘軍。后因李璘圖謀割據,兵敗被殺,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還。公元761年,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李白以61歲高齡北上,欲投軍報國,但中途因病而返。第二年,李白病逝于當涂。李白的詩歌成就卓絕超俗。在中國文學史上,李白是繼屈原之后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達到了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對后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兩《唐書》均有傳。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