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汽車原理與應用技術 第2版
9787111545798
49.9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
9787111380450
58
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與設計 第2版
9787111552871
79.9
電動汽車電機系統噪聲測試與評價——基于傳聲器陣列
9787111685715 99.8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
9787568236935
定價:42元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9787111591016
79.9

電動汽車原理與應用技術 第2版
作為電動汽車整車及關鍵部件技術的入門級教材,本書自第1版出版以來,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并廣泛應用于本科教學、職業教育和應用技術人才的培訓。隨著產業化推進,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控制、電動化附件等技術快速發展。為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本次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1)增加了輪轂電機技術內容,包括輪轂電機驅動車輛技術發展、結構、技術特點介紹,并提出了輪轂電機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
(2)更新了第7章儀器與儀表的具體車型介紹,增加了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車型介紹。
(3)更新了部分章節的數據。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
本書主要講述了混合動力汽車的分析與設計、混合動力總成的基本構型及應用、混合動力汽車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動力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技術、電機驅動系統、混合動力汽車其他相關技術、混合動力汽車的標準與測試技術等內容,全面論述了油電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性能、配置、控制策略、設計分析等方面的知識。本書可供汽車行業的技術研究人員參考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動汽車相關專業的專業教材。
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與設計 第2版
本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的構成及控制方法等內容。《本書分為十章,講述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及其對驅動系統的要求,并著重介紹了電驅動系統的理論基礎分析,參數設計與評估,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方式、類型、特點及一般控制方法,電磁兼容性的一般性分析與設計,測試技術與實現及安全性分析,還講述了與電驅動系統密切相關的輔助系統等內容。書中內容融入了編著者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實際工作的總結,對于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相關設計與研究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電動汽車電機系統噪聲測試與評價 基于傳聲器陣列》全面闡述了電動汽車電機噪聲測試的科學基礎、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等問題,是關于這一新興車輛產品技術領域的學術專著,是作者團隊對近10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化整理的產物。本書從多學科融合交叉的角度比較完整、系統地討論了電動汽車電機噪聲的理論基礎、系統架構、陣列構型、傳聲器陣列設計、聲陣列噪聲分析程序,研究了電動汽車電機測試內容,對電動汽車典型電機進行了噪聲試驗,建立了噪聲評價指標體系。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電動汽車原理與應用技術 第2版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緒論1
1.1電動汽車的發展背景1
1.1.1能源危機1
1.1.2環境問題3
1.1.3電動汽車的優勢5
1.2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9
1.2.1電動汽車的出現9
1.2.2電動汽車的再崛起10
1.2.3電動汽車的新生機13
1.3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14
1.3.1國內外發展概況15
1.3.2純電動汽車發展現狀18
1.3.3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發展現狀21
1.3.4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發展現狀24
1.3.5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發展現狀27
第2章電動汽車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30
2.1電動汽車驅動原理的分類30
2.2純電動汽車30
2.3混合動力電動汽車31
2.4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34
2.5燃料電池電動汽車35
2.6電動汽車的結構36
2.6.1基本構成36
2.6.2電驅動的結構形式37
2.6.3儲能裝置的結構形式41
2.7電動汽車的行駛性能42
2.7.1驅動力和行駛阻力43
2.7.2驅動力與行駛阻力的平衡47
2.7.3動力性評價參數49
2.7.4續駛里程50
電動汽車原理與應用技術第2版目錄第3章驅動電機54
3.1電機分類54
3.2直流電機56
3.2.1直流電機的結構56
3.2.2直流電機的基本原理57
3.2.3直流電機的特點57
3.2.4直流電機的控制58
3.2.5直流電機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60
3.3交流異步電機60
3.3.1交流異步電機的結構60
3.3.2交流異步電機的基本原理61
3.3.3交流異步電機的特點62
3.3.4交流異步電機的控制62
3.3.5交流異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63
3.4永磁同步電機63
3.4.1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63
3.4.2永磁同步電機的基本原理64
3.4.3永磁同步電機的特點64
3.4.4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64
3.4.5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65
3.5開關磁阻電機65
3.5.1開關磁阻電機的結構65
3.5.2開關磁阻電機的原理66
3.5.3開關磁阻電機的特點67
3.5.4開關磁阻電機的控制68
3.5.5開關磁阻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69
3.6輪轂電機技術69
3.6.1輪轂電機技術發展69
3.6.2輪轂電機的結構70
3.6.3輪轂電機技術的特點71
3.6.4輪轂電機的驅動方式72
3.6.5輪轂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73
3.6.6輪轂電機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73
3.7電動汽車的再生制動74
第4章動力電池系統75
4.1動力電池簡介75
4.1.1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75
4.1.2動力電池的基本參數75
4.1.3動力電池的分類80
4.2鋰離子動力電池81
4.2.1概述81
4.2.2工作原理82
4.2.3失效機理82
4.2.4電性能84
4.2.5典型應用88
4.3其他電池89
4.3.1鉛酸電池89
4.3.2鎳氫電池91
4.3.3超級電容器91
4.3.4燃料電池92
4.4動力電池管理系統93
4.4.1基本構成93
4.4.2主要功能93
4.5動力電池組的使用壽命97
4.5.1動力電池單體壽命的影響因素97
4.5.2動力電池的一致性與電池組壽命99
4.6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回收102
4.6.1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103
4.6.2動力電池回收104
第5章電動汽車電氣系統106
5.1電氣系統概述106
5.2電動汽車空調系統109
5.2.1發展現狀109
5.2.2技術特點110
5.2.3關鍵部件及控制技術110
5.2.4工作原理111
5.3功率變換器114
5.3.1降壓功率變換器115
5.3.2升壓功率變換器117
5.3.3雙向功率變換器119
5.4電動汽車高壓安全121
5.4.1高壓系統布置要求122
5.4.2安全要求及檢測參數123
5.4.3高壓安全防護措施123
5.4.4高壓絕緣監測124
5.5電氣系統的電磁兼容性126
5.5.1電磁兼容性主要術語127
5.5.2電動汽車電磁環境分析129
5.5.3電磁兼容性設計方法130
5.5.4抑制電磁干擾的技術措施131
5.5.5電磁場輻射強度檢測實例132
第6章電動汽車總線系統134
6.1概述134
6.1.1車載總線系統簡介134
6.1.2車載總線技術的發展135
6.1.3車載總線系統拓撲結構136
6.1.4車用總線協議標準138
6.1.5總線節點的典型設備139
6.2CAN總線系統141
6.2.1CAN總線系統的組成142
6.2.2數據傳輸形式和數據傳輸原理145
6.2.3CAN總線應用實例147
6.3其他總線系統149
6.3.1FlexRay總線149
6.3.2LIN總線149
6.3.3TTCAN總線150
第7章儀器與儀表152
7.1概述152
7.2純電動乘用車儀器與儀表155
7.2.1北汽EV200純電動乘用車儀器與儀表155
7.2.2騰勢純電動乘用車儀器與儀表160
7.2.3特斯拉Model S純電動乘用車儀器與儀表160
7.3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儀器與儀表161
7.4純電動客車儀器與儀表162
7.4.1組合儀表162
7.4.2液晶顯示屏164
7.5電動環衛車儀器與儀表167
7.5.1組合儀表167
7.5.2觸摸顯示屏168
第8章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171
8.1充電設備171
8.1.1充電機171
8.1.2充電樁174
8.2充電接口175
8.2.1傳導式充電接口要求175
8.2.2充電接口形式176
8.3充電站178
8.3.1主要功能與布局178
8.3.2建設形式180
8.4常用充電設施建設和應用形式182
8.4.1家庭充電設施182
8.4.2公共充電設施183
8.4.3動力電池更換站184
8.5充電設施典型實例185
8.5.1充換電站185
8.5.2充電樁群186
第9章電動汽車駕駛操作要領188
9.1基本操作要領188
9.1.1車輛的檢查188
9.1.2正確的駕駛姿勢189
9.1.3轉向盤的操縱189
9.1.4制動190
9.1.5加速191
9.2駕駛操作192
9.2.1起動192
9.2.2駕駛194
9.2.3停止195
9.2.4存放196
9.2.5電動專用車輛的操作196
9.3電動汽車駕駛的注意事項200
第10章電動汽車的維護與保養201
10.1整車維護與保養201
10.2關鍵零部件的維護與保養202
10.2.1動力電池系統202
10.2.2電機204
10.2.3其他高壓系統205
10.2.4電氣線束205
10.2.5動力轉向系統206
10.2.6制動系統207
10.3維護保養安全207
10.3.1高壓安全操作原則207
10.3.2人員要求207
10.3.3維護要求208
第11章電動汽車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209
11.1故障檢測方法209
11.2動力系統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209
11.2.1動力電池系統209
11.2.2電機驅動系統212
11.3汽車底盤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215
11.3.1變速器215
11.3.2轉向系統216
11.3.3制動系統217
11.3.4行駛系統219
11.4電氣設備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220
11.4.1燈光設備220
11.4.2組合儀表220
11.5空調系統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221
11.6典型車輛故障表223
11.6.1純電動乘用車223
11.6.2純電動客車225
11.6.3純電動環衛車228
第12章電動汽車應用管理規范230
12.1充電站管理規范230
12.1.1充電員崗位規范230
12.1.2充電員充電操作規范230
12.1.3電池安裝及更換操作注意事項231
12.1.4鋰離子電池充電操作規程231
12.1.5電動公交車調度監控室管理制度232
12.1.6充電機安全操作規程233
12.1.7手工更換電池安全操作規程234
12.2更換設備管理規范235
12.2.1快換機器安全操作規程235
12.2.2快換機器日常例檢及維護安全操作規程236
12.3車輛維護規范237
12.4高壓電氣安全技術與使用規范238
12.5電動汽車運行安全保證工作預案240
附錄典型車型及參數241
附錄A電動乘用車241
附錄B電動客車254
附錄C電動環衛車258
參考文獻263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混合動力汽車簡介
1.2 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簡史
1.3 混合動力系統的分類
1.3.1 按混合方式分類
1.3.2 按混合度分類
1.3.3 依據動力耦合系統數學模型分類
1.4 混合動力汽車的控制策略
1.5 混合動力汽車的關鍵技術
1.6 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現狀
參考文獻
第2章 混合動力汽車的分析與設計
2.1 混合動力汽車的節能機理
2.2 整車功率匹配的基本原則
2.3 并聯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設計原理
2.3.1 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結構型式分析
2.3.2 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總成的匹配原則
2.3.3 參數設計實例分析
2.4 串聯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設計原理
2.4.1 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結構型式分析
2.4.2 串聯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匹配原則
2.4.3 參數設計實例分析
2.5 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設計原理
2.5.1 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結構型式分析
2.5.2 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的匹配原則
參考文獻
第3章 混合動力總成的基本構型及應用
3.1 行星排輪系傳動的基本理論
3.1.1 行星排輪系動力學分析
3.1.2 行星排輪系杠桿模擬建模方法
3.2 豐田普銳斯汽車混合動力系統
3.2.1 普銳斯汽車混合動力系統簡介
3.2.2 普銳斯汽車混合動力系統的主要構成部件與功能
3.2.3 普銳斯汽車混合動力系統的工作過程
3.3 CHS混合動力系統
3.3.1 CHS混合動力總成的基本結構
3.3.2 CHS系統的工作過程
3.3.3 CHS混合動力系統的特點和測試結果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
3.4 雙轉子混合動力系統
3.4.1 雙轉子混合動力系統的技術方案和工作過程
3.4.2 內電機的冷卻
3.4.3 發動機工作點的選擇
3.5 本田IMA混合動力系統
3.5.1 IMA混合動力系統的基本構成
3.5.2 IMA系統的工作過程
3.6 通用雙模混合動力系統
3.6.1 雙模混合動力系統動力傳動模型分析
3.6.2 雙模混合動力系統的工作過程
3.6.3 雙模混合動力系統的特點
3.7 雙離合變速器在混合動力系統中的應用
3.7.1 雙離合變速器的發展歷史
3.7.2 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特點
3.7.3 DSG變速器的結構
3.7.4 DSG變速器的工作過程
3.7.5 IAV雙離合器混合動力變速器
3.7.6 6HDT250雙離合器混合動力變速器
參考文獻
第4章 混合動力汽車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4.1 混合動力總成的控制策略
4.2 混合動力總成控制系統的結構方案設計
4.2.1 控制系統硬件結構方案設計
4.2.2 控制系統軟件的結構方案設計
4.3 轉矩輸出指令子程序
4.4 并聯混合動力總成的控制算法
4.4.1 限制發動機工作區間的控制算法
4.4.2 調節發動機工作區間的控制算法
4.5 串聯混合動力總成的控制算法
4.5.1 電動機的輸入輸出指令子程序
4.5.2 發動機發電機組的狀態控制子程序
4.5.3 發動機發電機組的輸出指令子程序
4.6 混聯混合動力總成的控制算法
4.6.1 耦合方式分析
4.6.2 整車控制模式控制程序
4.7 控制策略的優化算法
4.7.1 瞬時優化控制策略
4.7.2 智能控制策略
4.7.3 全局最優控制策略
參考文獻
第5章 動力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技術
5.1 車用電池技術研究現狀
5.1.1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5.1.2 車用動力電池的要求
5.1.3 電池模型
5.1.4 車用動力電池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5.1.5 鋰離子電池系統存在的技術難題
5.2 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研究現狀
5.2.1 BMS的發展歷程
5.2.2 BMS的功能要求
5.2.3 BMS的研究現狀
5.2.4 BMS存在的問題
5.3 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
5.3.1 BMS的組成
5.3.2 電池SOC估計
5.3.3 電池SOH估計
5.3.4 電池安全技術
5.3.5 電池熱管理技術
5.3.6 故障診斷技術
5.3.7 鋰電池充電技術
5.3.8 電池均衡技術
5.3.9 BMS硬件方案設計
5.4 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的測試與評價
5.4.1 鋰離子動力電池測試概況
5.4.2 國內電池測試技術概況
5.4.3 電池管理系統測試與評價
參考文獻
第6章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
6.1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概述
6.1.1 電機共性知識
6.1.2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要求
6.2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及設計
6.2.1 直流電機驅動系統
6.2.2 感應電機驅動系統
6.2.3 永磁無刷電機驅動系統
6.2.4 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
6.2.5 適于磁場調節的新型永磁同步電機
6.2.6 電機驅動系統設計
6.3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標準與測試
6.3.1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技術條件
6.3.2 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測試
參考文獻
第7章 混合動力汽車其他相關技術
7.1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7.1.1 EPS系統簡介
7.1.2 EPS系統的助力方式
7.1.3 EPS系統助力電機及減速機構
7.1.4 EPS系統的電子控制單元
7.1.5 EPS系統的控制策略
7.2 電動液壓助力轉向系統
7.2.1 EPHS系統的動力單元
7.2.2 EPHS系統的控制閥
7.2.3 EPHS系統的控制策略
7.3 電液復合制動系統技術
7.3.1 電液復合制動技術介紹
7.3.2 復合制動系統的功能需求和特點
7.3.3 電液復合制動系統中電回饋制動的控制策略
7.3.4 豐田公司的電液制動系統
7.4 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源轉換裝置
7.4.1 DC/DC功率轉換器的功用
7.4.2 雙向DC/DC功率轉換器的應用
7.4.3 DC/DC功率轉換器的分類
7.4.4 其他類型的功率轉換器
7.5 電動空調系統
7.5.1 電動空調系統的特點
7.5.2 電動汽車熱泵式空調系統
7.5.3 電動壓縮機制冷與電加熱器制熱混合調節空調系統
7.5.4 電驅動壓縮機系統
7.6 阿特金森循環及其應用
7.6.1 阿特金森循環的工作原理
7.6.2 阿特金森循環的特點及措施
7.6.3 阿特金森循環在普銳斯汽車發動機上的應用
7.6.4 普銳斯汽車發動機的其他節能技術
7.7 電機及其控制器冷卻
7.7.1 電機及其控制器的冷卻方式
7.7.2 電機及其控制器的一體化冷卻方案
7.7.3 混合動力汽車散熱器的總成布置
7.7.4 普銳斯汽車的電機冷卻系統
參考文獻
第8章 混合動力汽車的標準與測試技術
8.1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結構
8.1.1 電動汽車需要執行的標準和檢驗項目
8.1.2 傳統汽車標準的適用性
8.1.3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的發展目標
8.2 美國電動汽車標準概況
8.2.1 SAE混合動力汽車標準
8.2.2 SAE蓄電池標準
8.2.3 SAE燃料電池汽車標準
8.2.4 SAE其他標準
8.2.5 美國電動運輸協會標準
8.2.6 美國汽車安全技術法規
8.3 日本電動汽車標準概況
8.4 歐洲電動汽車標準概況
8.5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電動汽車標準
8.6 國際電工委員會制定的電動車輛標準
8.7 評價測試方法
8.8 HEV測試指標
參考文獻
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與設計 第2版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電動汽車1
一、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需求1
二、電動汽車的種類及技術特點4
三、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技術9
第二節電驅動系統10
一、電驅動系統的構成10
二、電驅動系統的作用11
三、電驅動系統的發展現狀11
四、電驅動系統的發展趨勢16
參考文獻20
第二章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基礎22
第一節電動汽車的構造與工作原理22
一、電動汽車的構造22
二、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的結構形式25
第二節電動汽車動力學26
一、電動汽車受力分析26
二、電動汽車動力學方程32
三、電動汽車行駛的附著條件與附著率34
四、電動汽車的性能36
參考文獻43
第三章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的匹配與評估44
第一節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動力需求特性理論44
一、驅動電機的特性44
二、傳動裝置的特性45
三、電動汽車動力性能分析46
第二節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參數匹配準則48
一、電驅動系統的特性要求48
二、電機參數匹配48
三、傳動裝置參數匹配50
第三節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性能評估方法和標準50
一、汽車行駛工況50
二、電驅動系統評價標準55
三、電驅動系統評估方法56
參考文獻76
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與設計第2版目錄第四章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結構77
第一節單電機驅動系統77
一、單電機直接驅動77
二、單電機驅動手動機械式變速器78
三、單電機驅動電控機械式變速器79
四、單電機驅動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82
五、單電機驅動無級式自動變速器85
第二節多電機獨立驅動86
一、電機與減速器組合式驅動系統87
二、輪邊電機驅動系統88
三、輪轂電機驅動系統89
四、雙軸獨立驅動92
第三節多電機耦合驅動93
一、多動力耦合系統94
二、雙電機耦合驅動97
三、雙機械端口電機102
參考文獻104
第五章電驅動控制技術106
第一節電力半導體器件107
一、不可控型開關器件108
二、半控型開關器件——晶閘管110
三、典型全控器件114
四、寬禁帶半導體器件126
第二節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驅動電路及保護128
一、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驅動電路128
二、電力電子器件的保護132
三、電力電子器件的串聯和并聯使用135
第三節整流電路137
一、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137
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146
三、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150
第四節逆變電路154
一、直流發電機電動機系統電能的流轉154
二、逆變產生的條件155
三、逆變失敗與最小逆變角的限制156
第五節母線支撐電容器158
一、支撐電容器的類型及特點158
二、支撐電容器的選用與設計166
參考文獻168
第六章電動汽車電驅動技術169
第一節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概述169
一、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的種類及特點169
二、電動汽車對驅動電機的性能要求170
第二節驅動電機171
一、驅動電機的分類172
二、直流電機173
三、三相異步電機177
四、永磁電機180
五、開關磁阻電機183
第三節交流異步電機控制算法186
一、交流異步電機dq參考坐標系數學建模186
二、交流異步電機VVVF控制187
三、交流異步電機矢量控制187
四、速度控制算法196
五、效率最大化控制算法198
第四節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199
一、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199
二、永磁同步電機的直接轉矩控制策略203
第五節開關磁阻電機控制系統控制算法205
第六節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發展方向207
一、驅動電機的發展方向207
二、驅動系統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209
參考文獻212
第七章電動汽車的輔助系統214
第一節電動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214
第二節電動汽車電動空調系統218
一、電動空調系統概述218
二、電動空調系統方案219
三、電動壓縮機及其驅動方式220
四、其他電動空調產品223
第三節電動汽車駕駛人儀表系統225
一、汽車儀表系統的發展過程226
二、電動汽車用儀表系統227
三、電動汽車儀表系統的發展趨勢230
參考文獻230
第八章驅動系統電磁兼容232
第一節電磁兼容基本概念與術語232
一、電磁兼容含義232
二、現代汽車電磁兼容問題232
第二節電驅動系統電磁騷擾源234
一、電磁騷擾分類235
二、自然騷擾源235
三、車外騷擾源237
四、車載騷擾源238
第三節電驅動系統電磁騷擾發生機理241
一、放電噪聲241
二、感性負載的瞬變242
三、功率電子瞬變242
四、 反射現象245
五、電動汽車產生的典型的電磁騷擾源246
第四節電動汽車的車載電磁騷擾源252
一、車用電機驅動系統252
二、總線系統255
三、DC-DC變換系統256
第五節電驅動系統印制電路板電磁兼容258
一、印制電路板的電磁兼容設計258
二、印制電路板的布局259
三、印制電路板的布線260
第六節屏蔽與濾波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261
一、屏蔽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舉例262
二、濾波器在汽車上的應用264
參考文獻267
第九章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參數測試269
第一節電驅動系統測試基礎270
一、諧波分析270
二、諧波表示法271
三、驅動系統諧波特性272
第二節電壓和電流測量274
一、電壓與電流的有效值274
二、電壓和電流的畸變因數275
第三節電功率計算275
第四節電機轉速與轉矩測試278
一、電機轉速測試278
二、電機轉矩測試279
第五節電驅動系統直流電阻測試282
一、伏安法282
二、電橋法283
三、非平衡電橋測動態電阻284
第六節電驅動系統的噪聲286
一、電驅動系統噪聲的組成286
二、電驅動系統噪聲的研究287
三、噪聲測量技術的進展288
四、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噪聲評價指標體系291
五、基于傳聲器陣列聲場分析系統試驗研究292
第七節電驅動系統性能測試309
一、驅動電機連續額定特性試驗309
二、驅動電機高效區測試309
三、驅動電機溫度和溫升測量310
第八節電驅動系統自動測試系統314
一、系統總體方案315
二、電機繞組溫升自動測試系統317
三、信號采集系統321
四、CAN模塊324
五、I/O模塊控制信號325
六、系統軟件的實現325
七、自動報表的實現328
參考文獻332
第十章電動汽車安全性334
第一節電動汽車的高壓安全335
一、電動汽車的電氣系統335
二、高壓電氣系統絕緣性能檢測337
三、絕緣電阻測量方法338
四、絕緣故障處理342
第二節電驅動系統能源安全342
一、電源系統的安全問題342
二、鋰離子電池系統的安全問題344
三、燃料電池系統的安全問題346
四、電動汽車安全防護措施348
五、氫氣泄漏檢測350
第三節電動汽車碰撞安全354
參考文獻356
電動汽車電機系統噪聲測試與評價 基于傳聲器陣列
第1章緒論………1
1.1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應用及噪聲研究現狀………1
1.1.1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應用現狀………2
1.1.2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噪聲研究現狀………5
1.2噪聲測量技術進展………9
1.2.1聲強測量法………9
1.2.2聲全息測量法………10
1.2.3聲陣列測量法………11
1.3主要研究內容………12
第2章基于聲強測量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噪聲研究………14
2.1聲場的數學模型………14
2.2波動方程………15
2.3波動方程的解………16
2.3.1平面聲波………16
2.3.2球面聲波………17
2.4聲能與聲強………18
2.4.1聲能與聲強的定義………18
2.4.2有功聲強與無功聲強………19
2.5聲強測量技術………20
2.5.1P-U法………20
2.5.2P-P法………21
2.6基于聲強的直流驅動電機噪聲研究………22
2.6.1試驗設備………22
2.6.2試驗過程………23
2.6.3試驗結果及分析………23
2.7本章小結………26
第3章傳聲器陣列與陣列信號處理………27
3.1傳聲器陣列理論基礎………27
3.1.1陣列的指向性………27
3.1.2陣列增益………28
3.1.3距離分辨力………28
3.1.4角分辨率………29
3.2陣列信號處理………30
3.2.1傳聲器陣列輸出信號的自相關函數、功率譜密度………30
3.2.2傳聲器信號的時域平均………30
3.2.3波束成形算法………32
3.2.4基于最小能量準則通道加權系數確定………36
3.3傳聲器陣列構建………37
3.3.1傳聲器類型的選擇………37
3.3.2陣列結構形式的選擇………38
3.3.3陣元間距和個數的確定………39
3.3.4陣列架固定調節裝置設計………40
3.3.5陣列所在平面與聲源發聲面距離的確定………40
3.4本章小結………41
第4章驅動電機聲學模型及聲場分析程序………42
4.1驅動電機噪聲系統的聲學模型………42
4.1.1驅動電機聲場模型建立………42
4.1.2驅動電機聲場模型求解………44
4.2聲場分析程序功能需求及計算步驟………45
4.2.1傳聲器陣列試驗數據采樣………45
4.2.2功能分析………46
4.2.3計算流程………47
4.2.4程序編制………49
4.3本章小結………49
第5章基于傳聲器陣列聲場分析………51
5.1基于傳聲器陣列聲場分析系統試驗………51
5.1.1試驗設備………51
5.1.2典型工況試驗過程及分析………53
5.1.3額定轉速不同轉矩工況………67
5.1.4額定轉矩不同轉速工況………68
5.2聲陣列噪聲對比研究………70
5.2.1試驗設備………70
5.2.2對比試驗過程及分析………70
5.3本章小結………83
第6章驅動電機系統測試研究………85
6.1整體試驗準備………86
6.2基于臺架的電機系統性能參數測試………88
6.2.1電機溫升測試………88
6.2.2工作電壓范圍測試………90
6.2.3電機系統輸入輸出特性測試………91
6.3電機系統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測試………100
6.3.1安全性測試………100
6.3.2環境適應性測試………102
6.4本章小結………107
第7章電動汽車電機噪聲特性及評價指標………108
7.1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噪聲特性及降低噪聲措施………108
7.1.1電磁噪聲………108
7.1.2機械噪聲………109
7.1.3空氣動力噪聲………110
7.1.4噪聲降低措施………110
7.2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噪聲評價現狀………111
7.3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噪聲評價指標體系………111
7.3.1功率聲功率比………112
7.3.2質量聲功率比………112
7.3.3體積聲功率比………113
7.3.4當量聲功率比………113
7.4基于噪聲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故障診斷………114
7.4.1故障診斷噪聲試驗設備………114
7.4.2電動汽車電機故障診斷分析………115
7.5本章小結………115
第8章基于兼容度準則的電動汽車電機系統綜合性能評價………116
8.1電動汽車電機系統綜合性能評價指標………116
8.2基于兼容度準則的綜合性能評價方法………117
8.2.1決策模式的改進………117
8.2.2基于兼容度準則的評價方法………117
8.3電機系統綜合性能評價………118
8.4本章小結………120
參考文獻………121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