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裝書包括以下8種圖書
978-7-5132-4402-2
費伯雄醫著大成
68.00
978-7-5132-4403-9
張聿青醫著大成
98.00
978-7-5132-4695-8
陳蓮舫醫著大成
148.00
978-7-5132-1614-2
丁甘仁醫著大成
188.00
978-7-5132-4469-5
惲鐵樵醫著大成
198.00
978-7-5132-5170-9
張錫純醫著大成
268.00
978-7-5132-5271-3
曹穎甫醫著大成
138.00
978-7-5132-5174-7
何廉臣醫著大成
378.00










費伯雄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費伯雄(1800——1879),字晉卿,號硯云子,清代江蘇武進孟河鎮人。五世業醫,家學淵源,初懸壺即以擅長治療虛勞而馳譽江南。道光年問曾兩度應召入宮,先后治愈皇太后肺疾和道光皇帝失音證,獲賜匾額曰“是活國手”,至咸豐時醫名大振,遠近求醫問學者踵至。費氏幾十年行醫治學頗多心得,論醫戒偏、戒雜,主張和治、緩治;推崇東垣溫補脾胃、丹溪壯水養陰之法;自制多首性緩平和方劑,重視飲食療法。其醫學思想以醇正、和緩為特色,用藥以輕靈為主。《清史稿》 有傳評曰:“清末江南諸醫,以伯雄最著。”其子孫繼承家學,以醫名世,成孟河一派,蜚聲近代醫壇。
本集選錄費氏著作4種,其中《醫醇賸義》系費伯雄晚年所著,為其代表著作:《醫方論》系將汪昂的《醫方集解》精煉內容,逐方予以評述,頗多真知灼見: 《食鑒本草》論述可入藥的食品百余種,針對病因病機選取適宜的飲食療法,可供家庭備用及調養參考;《費伯雄醫案》 收錄了費氏本人醫案共計20門,案語簡潔,議論精辟,頗具臨床指導意義。
張聿青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張乃修(1844——1905),字聿青,晚號且休館主。早年博覽經史,通曉大義。因戰亂棄舉業,乃承繼家學,銳志攻醫。于無錫行醫30余年,頗有聲名,后遷居上海,仍以醫為業,屢起沉疴重疾,聲望益高,從其學者數十人。一生治驗無數,門徒記錄良多
本書所收《張聿青醫案》為張聿青唯一傳世醫著,由其門人吳文涵、邵清儒等編成,于1918年印行。全書20卷,內容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五官、外科、婦科諸證,于臨證多有裨益。
陳蓮舫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陳秉鈞(1840——1914),字蓮舫,別署庸叟,又號樂余老人,清末江蘇青浦縣人。陳氏世代業醫,名醫輩出,陳蓮舫為第十九代傳人,后自稱為“十九世醫陳”。其家學深厚,博古通今,精通內、外、婦、兒諸科,尤其是祖傳外治法多有奇效。曾奉召入京為光緒皇帝診疾,敕封為三品刑部榮祿大夫,充御醫,受命當值御藥房
本書收入陳蓮舫代表作五種:其中《加批校正金匱要略心典》《 加批時病論》是其課徒之作,對研習經典文獻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女科秘訣大全》薈萃各家之說,論述簡明扼要,博古達今,是學習中醫婦科的必讀之書。《陳蓮舫先生醫案》《陳蓮舫先生醫案秘鈔》 記載了先生細膩周到的診療經驗、精準平和的用藥特色,對臨床頗有參考價值。
丁甘仁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丁澤周(1865——1926),字甘仁,江蘇省武進縣通江鄉孟河鎮人,晚清至民國時期著名的中醫醫家及中醫教育家:孟河醫派重要代表人物。丁甘仁熟諳《內經》 《傷寒論》,同時兼習舒馳遠傷寒學,旁涉《醫宗金鑒》《溫熱經緯》 《溫病條辨》,于內、外、婦、兒及喉科皆能精通。丁氏論治用藥,以和緩輕靈見長,體現了孟河醫派的特點。最為突出的是在外感病的辨治方面,以六經辨外感,同時結合溫病的傳變規律,將其辨治方法融貫于六經辨治。在內科雜病方面,善用《金費》方。在外科方面,內外兼施,善用托法,其所創的許多膏丹及外治之法,簡便有效。
丁甘仁著述頗豐,本書選錄9種, 包括醫論
:
《脈學輯要》《藥性輯要》《診方輯要 》《喉痧癥治概要》;醫案:《丁甘仁醫案》《丁甘仁晚年出診醫案》《百病醫方大全》,醫方:《沐樹德堂丸散集》《錢存 濟堂丸散膏丹全集》。
惲鐵樵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惲樹鈺(1878——1935),字鐵樵,別號冷風、焦木、黃山,江蘇省武進縣孟河人。少時主修文學,早年從事編譯,后因長子病故,發憤學醫。19世紀二三十年代,惲氏于上海創辦鐵樵函授中醫學校,主持編撰《內經講義》《傷寒論 講義》等函授講義數十種,受業者千余人,培養了陸淵雷等一批中醫優秀人才。惲氏認為革新中醫必須重視中醫理論本身,不可廢醫存藥,但由于中醫理論年代久遠,應該在繼承前人學術思想的基礎上,吸取西醫理論之長處以補充、提高和發展中醫藥學,“斷不能使中醫同化于西醫,只能取西醫學理補助中醫”。
惲氏一生撰寫醫學著作20余種, 代表著作有《論醫集》 《群經見智錄》《藥盦醫案全集》等。本書收錄其中5種:《論醫集》《群經見智錄》《脈學發微》《傷寒論輯義按》《藥盦醫案全集》。《論醫集》從醫學管理、醫學教育、臨證經驗、醫學思考與制方分析等方面闡述了惲氏的中西醫匯通思想。《群經見智錄》對《內經》理論提出了新見解,批駁了余云岫《靈素商兌》中攻擊《內經》的謬說。《脈學發微》從中西醫匯通的角度闡述脈理、脈象。《傷寒論輯義按》以日人丹波元筒《傷寒論輯義》為藍本,增補多家注文,并將惲氏自己的按語附于各節條文之后,是惲氏《傷寒論》研究的重要代表著作。《藥盦醫案全集》系惲鐵樵生平臨證驗案之總匯,總計約兩千案,分七門四十類,多連續記載危重疑難疾病的診治過程,對臨床多所裨益。
張錫純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近代名醫。張氏論醫述理,尊經而有創見醫疾療苦,參西而不違中,開一代醫學之新風,樹一代大醫之典范,醫術精湛,名噪全國。其書自撰成以來,廣為傳抄,屢次再版,被尊為“至貴至寶之救命書”“醫書中第一可法之書醫家
”
“醫家必讀之書
”
此次整理以《醫學衷中參西錄》 為主,包括《處方講義》 《藥物講義》《醫論講義》、《醫案講義》 《傷寒講義》,并附《醫話拾零》《第一集(三三醫書》評》,是對張氏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完整體現。
曹穎甫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何廉臣近代名醫醫著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