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讓孩子愛上經典閱讀的圖畫書
這部集名篇佳作和精美原創圖畫的圖書,用生動、直觀的圖畫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表現出來,幫助小讀者們理解和記憶。讓孩子們可以在圖畫的陪伴下,逐漸了解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感受文學大師們的語言魅力,架起由圖畫通往文學的橋梁。
2.原作真實再現
魯迅、朱自清等這些大作家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過歲月的洗禮,越發覺得他們的文字生動傳神、優美精煉。我們這一代讀過,我們的父輩們讀過,我們的孩子也將無可避免的要去讀,可以說是“感動三代中國人的百年文學經典”。此次我們選擇無刪減還原名家名作,讓孩子在課本之前提前接觸別樣生動的文學名著。
3. 原創手繪插畫
這套圖畫書的插畫風格多變,表現方式非常靈活,水彩、水粉、蠟筆、彩鉛等等不一而足。相同點在于繪者們在創作過程中盡可能的實景還原,貼近原著風格。例如,有實景存在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繪者在創作過程中就甄選了大量的實景照片,還原在我們這套作品里。讓孩子在讀經典的同時,還能在閱讀中接受繪畫的熏陶,啟發孩子對繪畫和寫作的興趣。
4.知識與修養兼得!
閱讀經典之作既是對文學知識的積累,又是對情操的陶冶和修行,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無裨益的。也許你會認為很多文學大師的作品太過深奧,很難理解,小孩子怎么能看得懂呢?其實,不同年齡的人在閱讀過文學大師的文章后,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文學經典的妙處就在于此。我們不奢求孩子對文章有多么深刻的見解,只希望孩子們能從這些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故事所帶給他們的快樂與美好就足夠了。

基本信息
1.《百草園》《匆匆》《烏鴉歌》
2.《三味書屋》《我們看海去》
3.《風箏》《荷塘月色》《魚化石》
4.《故鄉》《阿長與<山海經>》《春》
5.《古代英雄石像》《稻草人》
6.《小英雄雨來》《背影》《冬陽?童年?駱駝隊》
7.《白鵝》《爸爸的花兒落了》《荷花淀》
8.《社戲》《憶兒時》

......

《中國百年文學經典橋梁書(全8冊)》是一部兼具經典文學與中國原創圖畫的杰作。本套書選取了中國近現代九位文學大師的作品共21篇,包括中國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社戲》《風箏》;近代文學家、散文家、學者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荷塘月色》《背影》;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眾位大師的傳世名篇。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b。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蛇。

魯迅,原名周樹人,中國文學家、思想家,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1918年5月,他*以“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篇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魯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說、散文、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等。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長大于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作家、學者。主要作品有《蹤跡》《背影》《春》《歐游雜記》《詩言志辨》《新詩雜話》《論雅俗共賞》等。其散文清新秀麗,沉郁雋永,語言樸素,真摯感人。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我國小說家、散文家,也是“荷花淀派”的創始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后,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天津市文聯名譽*,中國作協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代表作有《蘆花蕩》《荷花淀》等。
林海音,中國臺灣作家。在1998年“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上,榮獲“終身成就獎”。她的一生創作豐富,包括小說、散文、雜文等多種體裁,尤以小說創作為主。著有《冬青樹》《燭心》《城南舊事》《春風》《曉云》等。
陶行知,漢族,安徽歙縣人,畢業于金陵大學(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文學系, 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干事。先后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艾青,一位偉大的中國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華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年*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后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陽》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發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詩作。出版了《艾青選集》等。另有論文集《詩論》《論詩》《新詩論》等著作。1985年獲法國藝術*勛章。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朱自清,郁達夫,巴金、葉圣陶、林清玄,對其文章和漫畫贊譽有加。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選入學生教材,作語文教育典范。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 ,深受人們的喜愛,爭相收藏。
管樺,原名鮑化普。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長篇小說《將軍河》等,由他作詞的兒童歌曲《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我們的田野》《快樂的節日》等,傳唱至今。
葉圣陶,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葉紹鈞,筆名圣陶、斯提等。江蘇蘇州人。著有小說《隔膜》《線下》《倪煥之》,散文集《腳步集》《西川集》,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編輯過幾十種課本,寫過十幾本語文教育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