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感受貨幣戰爭的硝煙四起,展閱金權天下的戰國時代,領略金融高邊疆的瘋狂與吶喊,警示山雨欲來的金融風險。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貨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經濟泡沫越來越頻繁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是貨幣背后隱藏的集團利益之爭,卻在很長時間里不為人知。什么樣的特殊利益集團左右著貨幣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們如何從政府手中奪取了貨幣發行大權?它們又怎樣制造泡沫和危機,從中漁利?2011年,歐債危機風云乍起,全球經濟風雨飄搖,在這場危機中,誰才是*的獲益人?
這些問題,你都將在這套書中,獲得答案。
目錄
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在線試讀
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和五花八門的觀點,人們的思維能力往往會陷入癱瘓。關鍵數據被噪聲數據所淹沒,重要細節被細枝末節所混淆,深層病因被表面病癥所迷惑,核心推理被瑣碎邏輯所牽絆,分析喪失方位,判斷走入迷途。終,幻覺置換了真相。
經濟領域的困境尤其如此。
在2008年金融危機結束5年之后,對未來世界經濟走勢的觀點仍然是眾說紛紜。美國的QE(量化寬松)究竟有無效果?全球的貨幣超發到底是福是禍?金融市場是漸趨安全,還是越發危險?經濟復蘇是穩步向前,還是曇花一現?
簡而言之,世界是在逐步遠離上一次衰退,還是在加速滑向下一輪危機?
矛盾的市場表現,沖突的經濟數據,荒唐的解讀方式,紛雜的觀點態度,爭議的政策措施,歡迎來到當今世界混沌而喧囂的復蘇現場!
人們不能深刻認識經濟活動的本質,源于缺乏更深層次的統一的邏輯框架。人類不是在高度理性的狀態下參與經濟,而是在充滿欲望的強烈情緒中追逐財富。人性,尤其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貪婪,從來就是驅動經濟運轉的根本性力量。
人類有史以來所從事的一切活動,永遠圍繞著兩件基本的工作而展開:一個是創造財富,另一個是分配財富,其他活動均是其衍生之物。無論是創造財富,還是分配財富,人性的貪婪自始至終都是它們能量的來源。
貪婪中的“好逸惡勞”,驅動著節省體力、減少時間、降低強度、增加愉悅的各種技術進步,從而帶來了生產率的持續提高,使得財富創造更加蓬勃。但是,貪婪中的貪得無厭,則會激發巧取豪奪、投機欺詐、急功近利、靡費,進而壓抑生產率的進步,導致財富分配畸形,降低社會的經濟活力。
本書的重點就是以財富分配作為解剖經濟活動的手術刀,把當今的“美國夢”與歷史上的“羅馬夢”和“宋朝夢”,進行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比,為未來的“中國夢”提供歷史的參照系。
本書的前六章內容,是用顯微鏡來觀察美國經濟的現狀,從黃金市場透視美元,從股票市場分析經濟,從市場了解資本,從回購市場探索金融,從利率市場窺測危機,從房產市場洞察泡沫,從就業市場甄別復蘇—歸根到底,是從財富分配來解讀貪婪。
2013年4月的黃金價格暴跌,被解釋為美國經濟復蘇良好,因而黃金的避險需求下降;而經濟良好的證據就是股市屢創新高,但如果深入分析股市上漲動力的根源,就會發現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行為,其實是推高股價的主導力量;股票回購的資金又是源于市場的融資,而市場的火爆正是貨幣量化寬松的結果。因此,金融市場的非正常繁榮,全賴QE政策所形成的超低利率環境。
QE導致的貨幣泛濫,真的促使實體經濟復蘇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公司的銷售增速在遞減,扣除通脹之后,實際上已陷入負增長;企業的資本性支出在萎縮,這解釋了就業市場的長期困局,導致實體經濟的核心資產顯現出嚴重的“老齡化”癥狀,隨之而來的就是勞動生產率出現快速滑落;房地產的價格復蘇,無非是華爾街炒房團的杰作,就業機會的減少,造成年青一代被大量擠出了潛在的購房隊伍,房地產的后繼乏力已成定局;美國主流中產階級的高薪工作崗位復蘇之緩慢,在2025年之前都很難恢復到2000年的水平。
QE政策沒能拯救實體經濟,實際上,廉價貨幣不是在促進經濟增長,而是在摧毀資本的形成。
如果說QE已被5年來的經濟實踐證明是一個失敗的政策,那么退出QE的道路就絕非坦途。退出QE將會觸發利率火山,而繼續QE將迎頭撞上回購冰山,兩條道路的終點都是金融危機的再度爆發。美聯儲在QE進退之間的彷徨與猶豫,既陷實體經濟于無望之境地,又置金融市場于危險的邊緣。
利率能否被無限壓制,這是判斷下一輪金融危機的風向標!
美國已經走上了一條僅施惠于極少數人,卻殃及絕大多數人的道路,根源就是權貴與富人集團的過度貪婪,導致財富兼并的惡化趨勢難以逆轉,反過來又加劇了經濟困境的無法自拔。
本書的后三章,將觀察的視野擴大到2000年的尺度,從對美國經濟的近距離觀察,延伸到把握歷史脈絡的審視;從羅馬盛世和北宋繁榮的興衰拐點切入,逐步展示出一個高度近似的衰亡過程的慢鏡頭:貪婪興,則兼并起;土地聚,則稅負畸;國庫空,則貨幣貶;民力竭,則內亂生而外患至!
“美國夢”、“羅馬夢”、“宋朝夢”的破滅,并不能告訴大家究竟什么才是“中國夢”,卻可以提醒人們什么必然不是“中國夢”。
如果未來的中國能夠避免重復這些歷史的教訓,那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國實現其強國富民的復興之夢。
內容介紹
感受貨幣戰爭的硝煙四起,展閱金權天下的戰國時代,領略金融高邊疆的瘋狂與吶喊,警示山雨欲來的金融風險。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貨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經濟泡沫越來越頻繁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是貨幣背后隱藏的集團利益之爭,卻在很長時間里不為人知。什么樣的特殊利益集團左右著貨幣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們如何從政府手中奪取了貨幣發行大權?它們又怎樣制造泡沫和危機,從中漁利?2011年,歐債危機風云乍起,全球經濟風雨飄搖,在這場危機中,誰才是*的獲益人?
這些問題,你都將在這套書中,獲得答案。
作者介紹
宋鴻兵,國際金融學者,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概念——“貨幣戰爭”一詞的首創者,曾被全球*的商業雜志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9年中國*影響力的40人”。
2007年出版《貨幣戰爭》,成功預測了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發全球關注,持續暢銷7年。“貨幣戰爭”系列著作壟斷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名多年,被譯成多國語言暢銷海外。2010年以來,“貨幣戰爭”一詞被各國政要、媒體廣泛引用,世界貨幣戰爭的爆發也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除此之外,作者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等詞語皆成為流行詞匯。
基本信息
28582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