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點一:雙媒體情景閱讀親臨太空
特色是視聽,有二維碼視頻和多個
AR增強現實頁面。
本書的頁面中,設計了
30多個二維碼圖形標志。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掃描二維碼后,精彩的太空視頻就會馬上呈現出來。配設的視頻還有《宇宙大*》《河外星系》《太空殺手》《私人飛機社區》等。
AR增強現實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安裝APP掃描二維紙質頁面,在手機或電腦上呈現立體3D動態影像。
亮點二:小讀者提問百科名家
為了更好地滿足小讀者的興趣,特在熱愛天文、航天的青少年中征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同時整理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邀請國內*天文航天專家作答,*終選出精彩的問答編入這部孩子們自己的太空百科中來!
406651488

基本信息
1浩瀚的宇宙
古人的宇宙觀
10
仰望星空
12
恒星的一生
14
多星系統
16
恒星的誕生
18
恒星的演化
20
恒星的歸宿
22
神秘的黑洞
24
類星體
26
星系
28
銀河系
30
更大尺度的宇宙
32
看不見的成分
34
宇宙的誕生
36
宇宙的膨脹
38
引力波
40
尋找另一個地球
42
2奇妙的星空
星空與星座
46
中國的星空體系
48
認識星空
50
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52
春夜星空
54
夏夜星空
56
璀璨夏夜
58
王族星座
60
秋夜星空
62
獵戶座和天狼星
64
冬夜星空
66
南半球星空
68
星圖
70
3太陽系掠影
太陽系
74
水星
76
金星
78
地球
80
火星
82
火星表面
84
木星
86
木星的衛星
88
土星
90
土星的衛星
92
天王星
94
海王星
96
冥王星及外太陽系
98
小行星
100
彗星
102
流星
104
隕石
106
4太陽、地球和月球
從里到外看太陽
110
太陽大氣
112
太陽活動
114
太陽黑子
116
我們的地球
118
地球大氣
120
地球的四季
122
火山和地震
124
地球生命
126
極光
128
月球
130
日食
132
月食
134
5眺望宇宙的眼睛
神奇的光
138
古人觀天
140
光學天文望遠鏡
142
多波段天文望遠鏡
144
當代天文望遠鏡
146
空間望遠鏡
148
未來天文望遠鏡
150
中國天文望遠鏡
152
天文臺
154
中國的天文臺
156
天文館
158
北京天文館
160
天文攝影
162
6飛向太空
運載火箭
166
航天器
168
人造地球衛星
170
衛星導航系統
172
有效載荷
174
航天飛機
176
載人飛船
178
“阿波羅”登月 180
深空探測
182
火星新發現
184
空間站
186
太空行走
188
太空生活
190
太空環境
192
空間環境科學
194
太空植物
196
太空動物
198
太空移民
200
7中國航天
“長征”運載火箭 204
中國航天發射場
206
“東方紅一號”衛星 208
中國遙感衛星
210
中國通信衛星
212
中國導航衛星
214
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
?216
中國航天員的
“坐騎” 218
“神舟”飛船 220
“神舟”牽手“天宮” 222
“天宮一號” 224
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
226
百里挑一的精英
228
中國探月工程
230
“嫦娥”繞月 232
“嫦娥三號”軟著陸月面 234
“小飛”返回 236
“月宮一號” 238
406651488

......
406651488

《中國兒童視聽百科
·飛向太空》是一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領銜眾多天文學家和科普專家,聯合編撰的多媒體版兒童太空百科全書。全書
分為
“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陽系掠影”“太陽、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飛向太空”“中國航天”七個部分,介紹了宇宙、星座、太陽系、地球和月球、空間望遠鏡、天文臺、天文館、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和中國航天等知識內容,還特別展現了中國航空航天史及發展歷程。
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的
“視聽”性,全書植入了30段珍稀天文紀錄片視頻和6個3D增強現實畫面。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后,宇宙的種種奇觀與樁樁趣事,將通過精彩視頻一一展現,無限遙遠的太空即刻呈現在小讀者面前;書中還藏有6
幅
“增強現實”畫面,讀者對著頁面上的圖片掃一掃,即會自動鏈接。觸摸、拖拽畫面中的航天員等形象,還可以對它們進行旋轉、縮放等操作,使小讀者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立體互動閱讀的神奇體驗。
《中國兒童視聽百科
·飛向太空》(*版)
榮獲
“2016年全國科普作品”獎,第二版在*版的基礎上進行了知識更新和圖片更換,內容更加精進,形式也更為精美。
406651488

406651488

《飛向太空》編委會人員主要有:
李
元
天文學家
中國天文館事業開創者
李
競
國家天文臺博導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
朱
進
北京天文館館長
副理事長
王俊杰
國家天文臺項目首席科學家
石
磊
中國航天報總編
何香濤
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教授
潘厚任
東方紅一號衛星設計組副組長
焦維新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4066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