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目錄:
紫色菩提
鳳眼菩提
星月菩提
如意菩提
拈花菩提
清涼菩提
寶瓶菩提
紅塵菩提
隨喜菩提
有情菩提
......

精 彩 頁: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清歡”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壯懷激烈。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于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那種對人生無常所發出的刻骨的感觸,也依然能夠知悉。
什么樣是清歡呢?我們想在路邊好好地散個步,可是人聲車聲不斷地呼吼而過,**里,幾乎沒有純然安靜的一刻。
我們到館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幾乎是杳不可得,過多的油、過多的醬、過多的鹽和味精已經成為中國菜*大的特色,有時害怕了那樣的油膩,特別囑咐廚子白煮一個菜,菜端出來時讓人嚇一跳,因為菜上擠的沙拉比菜還多。
有時沒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適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飲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總是嘈雜的。
現在這兩個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傷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漂蕩著的汽水罐子,池畔也無法靜靜躺著,因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損了。到假日的時候,走路都很難不和別人推擠,*別說坐下來喝口茶,如果運氣*壞,會遇到呼嘯而過的飛車黨,還有帶伴唱機來跳舞的青年,那時所有的感官全部電路走火,不要說清歡,連歡也不剩了。
要找清歡,就一日比一日*困難了。
當學生的時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圓通寺的山下,我常常坐著顛躓的公交車去找她,兩個人就沿著上山的石階,漫無速度的,走走、坐坐、停停、看看,那時圓通寺山道石階的兩旁,雜亂地長著朱槿花,我們一路走,順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著花朵底部的花露,其甜如蜜,而清香勝蜜,輕輕地含著一朵花的滋味,心里遂有一種只有春天才會有的歡愉。
圓通寺是一座全由堅固的石頭砌成的寺院,那些黑而堅強的石頭坐在山里仿佛一座不朽的城堡,綠樹掩映,清風徐徐,站在用石板鋪成的前院里,看著正在生長的小市鎮,那時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靜的,讓人感覺走了那樣高的山路,能在那平臺上看著遠方,就是人生里的清歡了。
后來,朋友嫁人,到國外去了。我去過一趟圓通寺,山道已經開辟出來,車子可以環山而上,小山路已經很少人走,就在寺院的門口擺著滿滿的攤販,有一攤是兒童乘坐的機器馬,嘰哩咕嚕的童歌震撼半山,有兩攤是打香腸的攤子,烤烘香腸的白煙正往那古寺的大佛飄去,有一位母親因為不準孩子吃香腸而揍打著兩個孩子,激烈的哭聲尖亢而急促……我連圓通寺的寺門都沒有進去,就沉默地轉身離開,山還是原來的山,寺還是原來的寺,為什么感覺**不同了,失去了什么嗎?失去的正是清歡。

內容提要:
......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