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一
超大型科普叢書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推薦二
科學常識,輕松普及,充滿想象與快樂的閱讀之旅
推薦三
小書蟲讀科學:十萬個為什么,啟迪心靈,播種智慧
推薦四
科學美文,生動好讀,彩色精美印制,全套九十八冊


《沒有森林會怎樣》目錄
第一章 森林的概況
1.
什么是森林
/2
2.
什么是森林線
/3
3.
森林是怎么形成的
/4
4.
海洋里有森林嗎
/5
5.
世界森林面積有多大
/6
6.
森林是按什么標準分類的
/7
7.
森林結構特征是什么樣的
/8
8.
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
/9
9.
化石森林是森林嗎
/10
10.
熱帶雨林是什么樣的森林
/12
11.
熱帶雨林有哪些特征
/13
12.
紅樹林中都是紅色的樹木嗎
/14
13.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在哪里
/16
14.
什么是森林生態系統
/17
15.
什么是“森林碳匯”
/18
16.
森林有哪些美稱
/19
第二章 神奇的森林植物
17.
森林里常見植物有哪些
/22
18.
森林中樹木生存必需的條件是什么
/23
19.
森林里特別高大的樹木長什么樣
/24
20.
森林里的植物在食物鏈中扮演什么角色
/25
21.
你知道這些能吃動物的植物嗎
/26
22.
植物王國中有會“旅行”的樹嗎
/27
23.
森林里的植被分布受什么因素影響
/28
24.
什么是針葉林
/29
25.
闊葉林的種類有哪些
/30
26.
中國森林的五大林種是什么
/31
27.
胡楊林為什么被稱為千年之樹
/32
28.
榕樹為什么可以獨木成林
/34
29.
猴面小龍蘭真的長得像猴子臉嗎
/36
30.
你知道森林里的這些“活化石”嗎
/37
31.
森林中這些瀕臨滅絕的著名植物你知道嗎
/38
32.
竹林算不算樹林
/39
第三章 神奇的森林動物
33.
森林里有哪些常見的動物
/42
34.
什么是野生動物
/43
35.
森林有哪些著名的珍稀動物
/44
36.
森林里的動物在食物鏈中扮演什么角色
/45
37.
森林中最長壽的鳥是什么
/46
38.
你了解這些森林里千奇百怪的眼睛嗎
/47
39.
你了解森林動物的奇怪睡眠方式嗎
/48
40.
動物的擬態和保護色有什么用
/50
41.
動物之間是怎么交流的
/51
42.
森林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會有什么影響
/52
43.
動物對森林有什么影響
/54
44.
哪些因素使得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在減少
/55
45.
你認識這些要瀕臨滅絕的動物嗎
/56
46.
一種動物的滅絕會影響別的動物嗎
/57
47.
大熊貓生活在哪里
/58
48.
森林里有隱身蝴蝶嗎
/59
第四章 神奇的森林時空
49.
森林里四季分明嗎
/62
50.
年輪能訴說森林的歷史嗎
/63
51.
早晨森林中是不是特別適宜運動
/64
52.
森林是可再造的嗎
/65
53.
森林有可能會消失嗎
/66
54.
為什么臺灣海峽海底會發現森林遺址
/69
55.
年輪真的是一年長一圈嗎
/70
56.
為什么樹木的主干要長成圓柱形
/71
57.
怎么推算樹的年齡呢
/72
58.
樹木年輪里藏著怎樣的秘密
/73
59.
怎么樣在森林中判斷方向
/74
60.
地下空間中的森林為什么會變成煤炭
/75
第五章 神奇的森林寶庫
61.
為什么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78
62.
森林為什么被稱為“綠色銀行”
/79
63.
什么是森林里最珍貴的木材
/80
64.
格薩拉原始森林有什么著名而珍貴的菌類
/81
65.
琥珀是地底下產出來的嗎
/82
66.
薪炭林有什么作用
/83
67.
什么是“森林浴”
/84
68.
怎么樣有效對付沙漠化
/85
69.
竹蓀為什么能被稱為“菌中皇后”
/86
70.
水晶蘭是山林中的蘭花嗎
/87
71.
沉香木是天然就香嗎
/88
72.
森林可以轉化成什么資源
/89
73.
森林為什么也被稱為“綠色天然水庫”
/90
74.
森林為什么也被稱為大自然的“調度師”
/91
第六章 人類與森林
75.
森林里真的有原始人嗎
/94
76.
破壞森林的人為因素有哪些
/95
77.
森林被破壞跟溫室效應有什么關系嗎
/96
78.
紙張背后的毀林真相是什么
/97
79.
什么是森林防火期
/98
80.
怎么預防森林大火
/99
81.
萬一發生森林火災了該怎么辦
/100
82.
“世界森林日”是干什么的
/101
83.
森林面積的減少對人類有什么影響
/102
84.
什么是自然保護區
/103
85.
封山育林是禁止在林中出現一切人類活動嗎
/104
87.
人工林是怎么形成的
/106
88.
“植樹造林”有什么意義
/107
89.
樹林是怎樣防止沙塵暴的
/108
90.
你想成為守衛森林的“戰士”嗎
/109
互動問答
/110
…………


無邊無際的綠色森林使地球在廣闊的宇宙中更加美麗多姿。森林為地球上眾多的生物提供了美麗而奇特的棲息之所,是很多物種生存繁衍的家園。它們接受陽光雨露的滋養,也汲取來自大地的力量。森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這片多情的綠色世界。讓我們一同進入森林,感受它別樣的精彩。
1.
什么是森林
提到森林,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起郁郁蔥蔥、一望無際的林海。的確,
“
森林
”
兩個字本身就是由五個
“
木
”
字組成的,表明森林是由許許多多的樹木組成的,相信沒有人會把自己家門口那幾棵大樹稱為森林吧。
但是,森林又絕不僅僅只是樹木的集合體,森林里有許許多多的生命。森林里各種生物之間、森林與環境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物學上把特定環境內所有生物和無機環境稱為生命系統。高大密集的喬木是森林的主要成員,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衣也是組成森林的重要植物種類。除這些植物外,森林里還住著各種各樣的
“
居民
”
, 包括獸類、鳥類和昆蟲。森林為生活在這里的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和休息的場所。森林里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因為捕食關系會形成食物鏈, 錯綜復雜的食物鏈構成食物網。食物網越復雜,森林系統越不容易被破壞。當然,森林會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變化,森林的分布與溫度、降水、地形、土壤條件相適應。不同的氣候帶有不同的森林類型,有針葉林、針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等森林植被。
森林里各種生物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爭,關系錯綜復雜。只有弄明白各種生物之間、森林和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我們才能真正揭開森林的面紗。
2.
什么是森林線
你們聽過森林線嗎?森林線可不是用森林里的植物做成的線,而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連續不斷的森林分布界線,超過這個界線,森林被適應高寒、風大的高山灌木叢和草甸替代。森林線在低、中緯度的山上較為明顯, 通常溫帶的森林線比熱帶的森林線低,山脈陰坡的森林線比陽坡的森林線低。在避風條件好、日照時間長的山坡上,森林線往往較高。
地球上有許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礙,比如低溫、干旱、鹽堿、大風等都會影響森林生長。一般樹木正常生長需要的溫度范圍是
0
~
50
℃, 高于或者低于這個溫度范圍,喬木的生命活動將會受到抑制。在高山的頂上, 由于溫度過低或者低溫時間長,喬木無法生長,喬木型的樹種有可能變成灌木型。除了溫度,水分也是限制森林生長的因素,降水少、蒸發大的地方不易形成森林。在森林線附近,林木較為低矮,樹干多彎曲樹冠多斜著生長,這是樹木受山頂風速影響的結果。
在森林線附近生長的樹木種類有云杉、冷杉、落葉松和樺樹等。森林線附近的植物很容易受到破壞,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因此,森林線附近的植被被破壞后往往會使森林線降低。
3.
森林是怎么形成的
你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嗎?在故事中,夸父雖然渴死在追逐太陽的途上,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桃林真的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嗎?那么森林是不是也由神仙的寶貝變成的呢?
實際上,森林形成的過程遠遠比神仙的法術神奇得多,大自然的魔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生命的孕育離不開陽光、雨露和適宜的環境,森林的形成也不例外。
森林的形成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發生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上,初生演替的過程是:裸巖→地衣群落→苔蘚群落→ 草本群落→灌木群落→森林群落。次生演替是在有一定植物體的空地上進行的。一片荒蕪的土地,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很快就會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發芽生長,在這些植物的作用下,土壤條件慢慢改善,這時候一些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會逐漸生長起來。不需幾年,小的灌木就會形成灌木叢,再經過一段時間,土壤更加肥沃適宜植物生長,喬木便會出現,高大的喬木比灌木更易獲得陽光,從而占據優勢地位。在不被人打擾的適宜條件下,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棄耕的土地最終將會演變成為森林。
生物進化過程中,適應環境的生物被保留下來,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正如達爾文所說: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森林中保留下來的生物,是大自然千錘百煉、精挑細選留下來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轉動的星球上。這個星球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一切:空氣、能量、光源、水……你了解我們的母親星球——地球嗎?你了解她的過去、她的目前的狀況、她的未來嗎?只有了解了我們身處的環境、地球的歷史,才能更好地創造地球和人類的未來。《探索發現》通過
11
本圖文并茂的科普讀物,帶領小讀者探索和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
本輯包括
11
冊圖書:
·沒有森林會怎樣
·為什么南極比北極冷
·海里會有龍宮嗎
·火山噴出了什么
·空氣為什么看不見
·沒有巖石會怎樣
·災害來了怎么辦
·溶洞里面有什么
·全是沙漠會怎樣
·沒有山脈會怎樣
·冰河世紀還會來嗎


作者簡介: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是專為本套叢書組建的專家委員會,特聘戚發軔院士、劉嘉麒院士、朱永新教授、俸培宗教授擔任顧問,胡志強(博士生導師)任編委會主任,邀請了各行業專業人士擔任編委,成就了本套叢書的權威性和廣泛的影響力。
編委會顧問
戚發軔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朱永新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俸培宗 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
編委會主任
胡志強 中國科學院大學
編委會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小東 北方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王開東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
王思錦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研修中心
王素英 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修中心
石順科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史建華 北京市少年宮
呂惠民 宋慶齡基金會
劉 兵 清華大學
劉興詩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劉育新 科技日報社
李玉先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
吳 巖 北京師范大學
張文虎 化學工業出版社
張良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張培華 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
林秋雁 中國科學院大學
周偉斌 化學工業出版社
趙文喆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
趙立新 中國科普研究所
駱桂明 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
袁衛星 江蘇省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
賈 欣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徐 巖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
高曉穎 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修中心
覃祖軍 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
路虹劍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