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隱,
一個民國女作家,
一個一生都在熱烈追求愛情而又屢屢為情所虐的女人,
一個堅持用心靈寫作力圖超越自我的個性女作家。
邵洵美說:
“廬隱的天真,使你疑心‘時光’不一定會在每一個人心上走過……”
陸晶清說:
“廬隱既是一個受時代虐待的女性,她又是一個叛逆時代的女性。”
廬隱自己說:
“我就是喜歡玩火,我愿讓火把我燒成灰燼。”
“我想游戲人間,反被人間游戲了我!”

基本信息
卷一
1920—1923年
卷二
1924—1928年
卷三
1929—1930年
卷四
1931—1932年
卷五
1933年
卷六
1934—1935年
分卷目錄
*卷
1920年
“女子成美會”希望于婦女
小重陽登陶然亭記
金陵
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思想革新底原因
新村底理想與人生底價值
1921年
勞心者和勞力者
海洋里底一出慘劇
一個著作家
近世戲劇的新傾向
小說的小經驗
一封信
一個病人
紅玫瑰
創作的我見
月夜里簫聲
整理舊文學與創造新文學
兩個小學生
“作甚么?”
砍柴的女兒
王阿大之死
哀音
迷路的羊
安眠的兒
秋風秋雨
心弦之音
影
一件小事
雪
月下
黃英
靈魂可以賣嗎
祝《晨報》第三周的紀念
思潮
1922年
一個女教員
一個月夜里的印象
郵差
傍晚的來客
一個快樂的村莊
余淚
靈魂的傷痕
悠悠的心
碧濤之濱
東游得來的禮物(外一篇)
華嚴瀧下
海邊上的談話
月下的回憶
*后的光榮
月下
或人的悲哀
1923年
彷徨
離開東京的前一天
扶桑印影
*后的命運
麗石的日記
月色與詩人
中國小說史略
她的來信
秋菊
流星
寂寞
秋別
海濱故人
淡霧
新的遮攔
將我的苦惱埋葬
……

廬隱自傳|思想的轉變
在我所述的過去生活中,也許可以看出我思想的大概來。但我覺得這十年中,我思想上有幾個顯然的轉變期,很有關系于我的作品,所以想把它詳細說:
從童年到中學時代這一節時間,雖然不短,而我的思想還沒有確定的形式,姑置不論,到了大學時代——也就是我從事于創作的時代,因此就從我表現于作品上的思想來說吧。
我*期作品《海濱故人》一書所取材的方面有關于戀愛的,有關于工廠生活的,也有關于教育方面的,但是其中除了一兩篇如《海濱故人》等是真的由我生活中體驗出來的東西,其余多半由于間接聽來,或者空想出來的。在這本冊子里,充滿了哀感,然而是一種薄淺的哀感,——也可以說是想像的哀感,為了人生不免要死,盛會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殘,圓月不免要缺,——這些無計奈何的自然現象的缺陷,于是我便以悲哀空虛,估價了人間,同時,又因為我正讀叔本華的哲學,對于他的“人世一苦海也”這句話服膺甚深,所以這時候悲哀便成了我思想的骨子,無論什么東西,到了我這灰色的眼睛里,便都要染上悲哀的色調了。在這時候,我的努力,是打破人們的迷夢,揭開歡樂的假面具,每一個人的一聲嘆息,一顆眼淚,都是我靈魂上的安慰,——但是我自私了,我自己對世界這里[樣]認定,我也想拖著別人往這條路上走,我并不想法來解決這悲哀,也不愿意指示人們以新路,我簡直是悲哀的嘆美者。
這種思想,支配我*久,第二本的小說《靈海潮汐》,和第三本小說的《曼麗》,都未能出這個范圍。不過在實際的生活上,我比從前復雜了,同時我接連著遭遇人間*不幸的死別:*是母親的死,在兒時我雖然不被母親所愛,但是以后幾年,為了我的努力,母親漸漸的對我慈和;同時呢,我是個感情重于理智的人,所以對于母親仍然有著極深的眷戀,——而且她的死是太出乎我意料之外,那時候正是年假,我放學回家,在家里住了*,接到北平的朋友的快信,要我即刻北去,一來參觀她們的婚禮,其次呢另有要事介紹我去擔任,必須當面接洽,我當時把信給母親看過,母親臉上露著不忍離別的熱情,和聲說道:“差五六天就到新年了,你一去不是不能在家過年了嗎?”我聽了這話,又看了母親那慈和的面容,我就想不走吧,但那時候究竟是少年,血氣方剛,覺得動比靜好,〈因〉此*后還是決定去了。
我走時,是早上八點鐘,那時節母親不曾起來,只坐在床上招呼我吃東西,并囑咐我路上小心,她含著微笑,望著我走出家門,我心里不期然的發酸,眼淚滴了下來——我從來離家沒有掉過眼淚,而這是*次。
唉,誰知道這一次的別離,是我們母女間的永別。我到北平兩個星期,忽然接到家里的電報說是“母病重速歸!”這一嚇我如失去了魂魄,當夜就動身南下,那曉得到家時,母親已經死了兩天,棺蓋已緊緊的蓋上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那曉得母親死后一年多,郭君也一病不起,這仿佛在那尚未結痂的瘡痛上,又刺了一刀。這時節我對于人生才真的了解了悲哀,所以在這個時期我的作品上,是渲染著更深的感傷——這是由傷感的哲學為基礎,而加上事實的傷感,所組成的更深的傷感。
我被困在這種傷感中,整整幾年,我只向滅亡的路上奔,我不想找新的出路。后來我又回到北平,認識了幾個新朋友,是由石評梅介紹的,——評梅那時也正過著悲傷的生活,所以她很體貼我,幫助我,我倆同在一個中學教書,稍有閑暇就一同出去散步談心,有時兩人跑到陶然亭,對著累累荒墳,放聲痛哭,有時盡量的吃酒,吃得人事不知,有時呢,絕早起來,跑到中央公園的*峰上,酣歌狂舞,我們是一對瘋子。就在那個時期,我獲得浪漫女作家的頭銜,好在我道不孤,我因有評梅和我同情,對于這種生活仍能繼續下去,——那顧得別人的冷諷熱嘲,在這個時期我寫了《醉后》等短篇文章。
不久評梅得了腦膜炎的急癥,從她病起,直到她死,我不曾離開她,后來她搬到協和醫院去,我也是天天去看她,在她臨終的那一夜正是陰歷八月十六,我接到協和醫院的電話,連忙坐汽車趕到那里,她正在作*后的掙扎,我看她喘氣,我看她哽咽,*后我看她咽氣,唉,又是一個心傷!從評梅死后,我不但是一個沒有家可歸的飄泊人兒,同時也是一個無伴的長途旅行者,這時節我被浸在悲哀的海里,我但愿早點死去,我天天喝酒吸煙,我試作著慢性的自殺。
可是天心還不以為足,評梅死后兩三月,我又接到我大哥哥去世的消息,他遺下了幾個幼小的侄兒侄女,和一個剛剛三十歲的寡嫂。唉!人非木石,這接連不斷的割宰,我如何受得了?我病了,在病中我想了許多,我覺得我悲哀的哲學,和悲哀的生活已經到*潮,這時節我若不能死,我不論對于生活上和作品上,都有轉變方向的必要,——因為我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在我病好以后,我結束了我*個時期的思想。
到了我作《歸雁》的時候,我的思想已在轉變中,我深深的感到,我不能再服服貼貼的被困于悲哀中,雖然世界是有缺陷,我要把這些缺陷,用人力填起來,縱然這只是等于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夢想,但我只要有了這種努力的意念,我的生命上便有了光明,有了力。所以在《歸雁》中,我有著熱烈的呼喊,有著熱烈的追求,只可恨那時節,我腦子里還有一些封建時代的余毒,我不敢高叫打破禮教的藩籬,可是我內心卻燃燒著這種的渴望,因為這兩念的不調協,我受盡了痛苦,*后我是被舊勢力所戰勝,“那一只受了傷的歸雁,仍然負著更深的悲哀從新去飄泊了”。
我的《歸雁》雖是以這樣無結果而結果了,而我在這時期,認識了唯建——他是一個勇敢的,澈底的新時代的人物,在他的腦子里沒有封建思想的流毒,也沒有可顧忌的事情,他有著熱烈的純情,有著熱烈的想像,他是一往直前的奔他生命的途程,在我的生命中,我是*次看見這樣銳利的人物。而我呢,滿靈魂的陰翳,都為他的靈光,一掃而空,在這個時期,我們出版了《云鷗情書集》——這是一本真實的情書,其中沒有一篇,沒有一句,甚至沒有一個字,是造作出來的。當我們寫這些信時,也正是我們真正的剖白自己的時候,在那里可以看出,我已不固執著悲哀了,我要從新建造我的生命;我要換過方向生活,有了這種決心,所以什么禮教,什么社會的譏彈,都從我手里打得粉碎了。我們灑然的離開北平,宣告了以真情為基礎的結合,翱翔于蓬萊仙境,從此以后,我的筆調也跟著改變。雖然在西湖時我還寫了一篇充滿哀情的《象牙戒指》——那并不是我的理想,只不過忠實的替我的朋友評梅不幸的生命寫照,留個*的紀念罷了。
在這個大轉變之后,我居然跳出悲哀的苦海。我現在寫文章,很少想到我的自身,換句話說,我的眼光轉了方向,我不單以個人的安危為安危,我是注意到我四圍的人了。*近我所寫的《女人的心》,我大膽的叫出打破藩籬的口號,我大膽的反對舊勢力,我更大膽的否認女子片面的貞操。
但這些還不夠,我正努力著,我不只為我自己一階級的人作喉舌,今而后我要更深沈的生活,我要為一切階級的人鳴不平。我開始建筑我整個的理想。
歸納上面的事實看來,這十余年來,我的思想可分三個時期:——
一,悲哀時期——在這時期產生了《海濱故人》,《靈海潮汐》,《曼麗》。
二,轉變時期——在這個時期產生了《歸雁》,《云鷗情書集》。
三,開拓時期——在這個時期產生了《女人的心》和短篇《情婦日記》等。
以上三個時期:在*個時期里,已確定了我的人生觀;到第二個時期,我的人生觀,由極度的悲哀,向另一方向轉變;到了第三個時期,就是我已另開拓出一條新路來了,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難道一個人的人生觀,根本上也會改變嗎?——也許有的人是如此的,不過我卻不是這樣。我不滿意這個現實的人間,我傷感,一起頭我就這樣,其中所不同的,是從前只覺得傷感,而不想來解決這傷感;所以第二步,我還是不滿意人間的一切,我還是傷感,可是同時我也想解決這個傷感;第三步呢,不滿意于人間和傷感也更深進一層,但我卻有了對付這傷感,和不滿意于人間的方法,我現在不愿意多說傷感,并不是我根本不傷感,只因我的傷感已到不可說的地步,這情形正好以辛棄疾的《丑奴兒》辭來形容之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辭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文摘二
第四卷|補襪子
一天下午,空氣特殊的沉悶,滿天堆疊著雨云,房里的光線十分黯淡,這也許正是使人發脾氣的原因吧!路俠從學校教課回來,嘴里銜住一枝小茄利克,灑然的斜倚在沙發上,當然她滿臉都表現著懶散的神情,這更觸怒他——子韻的滿腔不高興,路俠對于他的發牢*,常認為是一種心理*,*初一兩次路俠看得頗嚴重,仿佛這是一種可怕的暴風雨,平坦的前途,也許就要受影響,有時竟傷心的落下淚來,但是每次在路俠心灰意懶的時候,子韻的脾氣便不發了,他必含著溫和的微笑道:“路俠!我們講和罷!”于是一天的云霧都消散在路俠一聲長嘆里了。
子韻因為要洗澡,打開衣櫥,找襪子,一雙咖啡色的線襪,頭里破了一個口子,女仆忘記替他縫,他把破襪子一摔摔到床上,冷笑了一聲道:“這真奇怪,從來襪子破了不曉得補,這算什么家庭,我還不如去住旅館呢!”
“這有什么奇怪呢!襪子破了叫娘姨補補就是了,生什么氣!”路俠滿不在意的說。這更使他不爽快,額上漲起幾條青紫的筋來,面頰發著紅,不住的冷笑,這不免激起路俠滿肚皮的不平來,她冷然的說道:“你冷笑什么,我看你這個人,真正是有點神經病,心理作用太大了,想到風就是風,想到雨便是雨,像這芝麻點大的事也值得氣得這個樣子?”
“不管怎么樣,你對于管家太不行了,不用說我的衣服你料理不清楚,就是你自己也是有了這件缺了那件,其實每年并不少作衣裳,結果還是弄得沒有衣服穿!”
他氣憤憤的叨嘮著,路俠陡然站起,把吸殘的煙頭丟在痰盂里,含怒的說道:“我本來不配作好太太……其實呢,你也太會替自己想了,因此就忘記了別人。你為了一雙破襪子沒有補就像是拿到把柄了,一股勁的向我發脾氣,我老實說說罷,別人的太太沒有替老爺補襪子也許是太麻糊[馬虎]不管閑事了,至于我呢,每天和你一樣的在外面教書作事,下午回來對于這些瑣碎的事情真沒精神問了。你自己為什么不會吩咐娘姨一聲……。假使你以為我沒有替你補襪子就不夠好太太的資格,那我就只好退位讓賢了。”
“當然我不能怪你,……不過我覺得補襪子的太太也很需要的呢!譬如炒炒小菜呀,管管仆人呀,家里弄得清清爽爽多少舒服呢!……”
“我也知道你的話是很有理的,不過天下事很難兩全,你要是要我送你兩雙新襪子到好辦,如果要我替你補襪子那就辦不到了。別說我一天到晚都忙著在外面工作,就是有些工夫與其補那破襪子,我還不如寫寫文章呢。”
“當然,當然,”子韻的口鋒忽然柔和了許多,想來離講和的程度不遠了。可是路俠的脾氣還不曾發夠,她故意的激他道:“我想你還是趕緊到紗廠里去找個好太太吧,她不但會補襪子而且還會織襪子咧。同時當然也會燒小菜,領小孩子,色色出人頭地——但只一件她可未必能經濟獨立。同時也不見得能陪你這神秘的詩人清談罷!”
“噗哧”一聲子韻轉過頭去笑了,“不鬧,不鬧,我們下去品茗吧!”
“口哀!老爺的花頭真多,幾時又學會了品茗,我簡直不渴則已渴了就是牛飲,沒有這么多講究。什么龍井雨前……不過是些嫩樹葉子泡出一股苦澀味兒的水來罷了,有什么可品的呢!”
“那里,你不知道,好茶確有妙品……你真感覺不靈!”
“當然!如果感覺靈,至少就能直覺到你的襪子什么時候破就連忙替補好了,免得你發牢*了!”
路俠說著不禁也笑了,他們間補襪子的公案,就在這笑影里消除了,不過在喝著清浰[冽]的龍井茶時,子韻仍舊很鄭重的說道:“補襪子的太太,和能經濟獨立的太太不可得兼,也算是一個婦女問題呢……!”
“不錯,是一個婦女問題。”路俠捧著一杯茶懶懶的回答著,熱茶的蒸汽在他們之間罩了一層煙霧,但剎那間便又消除盡凈了!
(本篇*初發表于1932年10月26日《申江日報》副刊《海潮》第6號,后收入《東京小品》集)

廬隱(
1899—1934
),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女作家,民國時期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福州三大才女”之一。以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別具一格的文學創作和藝術風格,廬隱曾在當時文壇產生過巨大影響。在她短暫的
35
年人生、
15
年寫作生涯中,創作了包括長、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劇本等題材豐富、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奠定了廬隱在民國文壇上的地位,使她成為五四時期杰出的女性文學先驅者和開拓者。
本書*次采用編年的方法,即大體上按作品創作或發表的先后順序編輯,收入迄今所能找到的廬隱全部著作,包括其他選集未收錄的作品及新近發現的數十篇佚文等。我們希望通過這部全集,能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廬隱作為我國現代女作家的心路歷程,了解她的文學創作成就,以助于重估她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

王國棟,
1936
年生,福州人。在高等院校從事現當代文學教學和研究近四十載,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長期致力于鉤稽福建籍現代作家的生平資料,細致解讀作家作品,對廬隱、梁遇春和林徽因三位閩籍作家的生平事跡考索和文學作品的鉤沉掇補用力尤多,諸多發見均為學界前所未發,為重新估量和評價閩籍現代作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價值和地位多有助益。主要研究成果有:《廬隱生平著作簡編》《廬隱年表》《關于郁達夫在閩任職情況和時間的考證》《廬隱集外詩文掇補》《廬隱的*后時光》等。